当前位置:

马栏山论剑|红网总编辑肖世锋:从“问法湖南”读懂法治的温度

来源:红网 作者:王杨 张必闻 编辑:刘志雄 2025-11-12 21:08:56
时刻新闻
—分享—

肖总图.jpg

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肖世锋

红网时刻新闻11月12日讯(记者 王杨 摄影 张必闻)“社会责任,不只是站在高处发声,而是俯下身子倾听;不只是发布信息,而是解决问题;不只是传播热点,而是点燃信任。”11月12日,在2025中国新媒体大会社会责任论坛现场,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肖世锋以《从“问法湖南”,读懂法治的温度》为题,分享了红网在智能时代履行社会责任的创新实践。

面对数字中国的浪潮与法治中国的进程,媒体如何把“流量”变成“力量”?传媒又该如何让“法治之光”照进每一户人家?这不仅是时代之问,更是媒体职责所在。

在一次次探索与实践中,红网找到了破题关键——用新媒体的思维做法治传播,用智能化的手段做群众工作。

正是基于这一理念,2023年,“问法湖南”5G智慧精准普法平台应运而生。它由湖南省委网信办、湖南省司法厅指导,红网自主研发,以“问法”促“普法”,让法治宣传真正进入“精准时代”。

“这个平台的诞生,源于一个朴素的想法。”肖世锋回忆道,“为什么有些普法活动上热、中温、下凉?为什么群众在面对法律问题时,依然无处可问?我们决定把这个‘问’字做深做透。”

“问法湖南”采用需求、服务、响应的闭环设计:群众“问法”,媒体“送法”,政务“护法”,律师“解法”。

在具体实践中,“问法湖南”平台利用5G、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让法律服务有了数字经纬;通过“点单+派单”的系统匹配,让群众遇到问题时,能迅速找到身边的律师;通过“律师认领制”,正在完成全省23609个行政村与5756个居委会的法律全覆盖,力求打通普法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在肖世锋看来,这一切,不只是技术创新,更是一种治理创新、社会责任的延展,标志着红网在新媒体与法治建设深度融合中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数字不会说谎,但能传递温度。

截至目前,“问法湖南”平台已经吸引湖南省内361家律所、1130名律师入驻,为3.1万多名群众提供了4.3万多次公益咨询服务,端内浏览量超过2亿次。AI法律服务模块实现7×24小时响应,智能咨询、案情推理、文书生成……让法治服务真正触手可及。

在刚刚过去的十月,“问法湖南”平台荣获了2025年度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也先后入选中央网信办“全国网信系统十大网络普法创新案例”、中记协“媒体+优秀案例”。

这些荣誉的背后,是红网用算法守护公平,用数据传播正义的努力。

“问法湖南”平台带给网民的改变是具体而微的。

前不久,有一位来自湘西的网民在平台上留言咨询:“我被拖欠工钱半年,不知道该怎么办。”

很快,AI助手就生成了一份专业的法律解答,当日值班律师也在线回复了他,指引他走上维权的路径。后来他留言:“证据全收集好了,马上去仲裁。第一次觉得,法律离我这么近。”

“对媒体来说,这样的留言,就是最珍贵的奖杯。”肖世锋说。

谈及新时代主流媒体履行社会责任的应有之义时,肖世锋说:“媒体不只是记录者,更是参与者、服务者、构建者。我们要用技术的理性,去守护社会的温情;用算法的精准,去回应人民的呼声。”

近年来,红网不断探索新媒体的社会责任。从“红辣椒评论”点燃网络思想坐标,到“问政湖南”“百姓呼声”架起干群沟通桥梁,再到今天的“问法湖南”,用AI点亮法治微光。

站在媒体变革的潮头,肖世锋展望未来时说:“让我们以责任为帆,以信任为舵,让法治的星火汇成时代之光;让主流媒体在系统性变革的大潮中,立得更稳、行得更远。”

来源:红网

作者:王杨 张必闻

编辑:刘志雄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955/56/1542715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