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 通讯员 刘子睿 娄底报道
在基层治理这张考卷上,如何实现从“灭火”到“防火”的转变?涟源市六亩塘街道以系统思维为笔,精细治理为墨,绘出一幅兼具耐心与匠心的“治理工笔画”作答。
近年来,作为典型的城乡结合区域,六亩塘街道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面临着征地拆迁、宅基地权属、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等矛盾纠纷多元复杂的治理挑战。街道党工委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通过构建独具特色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体系,探索出一条兼具特色与温度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实现了信访积案持续减少、群体性事件归零的治理成效,取得了治理效能与群众获得感的双提升。
细描民情图谱,勾勒源头治理“工笔线稿”
每周五,六亩塘街道的干部们都会收到一份特殊的“周通报”——不仅呈现有点有面的矛盾排查数据,更有精准到点位的处置建议。这份通报背后,是一套创新的“周排查、周研判、周通报”工作机制。
“周排查、周研判、周通报”机制,是六亩塘街道推动源头治理的重要抓手。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纯介绍:“我们不仅关注矛盾数量,更注重矛盾趋势。通过分析研判,精准部署力量,真正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本地。”一方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78名村(社区)“三长”为信息触角,每周开展网格化排查,构建起全覆盖的排查网络,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排查出的问题由矛调中心统一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主体和化解时限,超期未化解的立即启动上报程序,实行销号管理。另一方面,街道对各村(社区)、各部门的矛盾化解情况每周进行集中研判,对排查信息分类分析,形成报告;周五发布通报,既展示典型经验,也直指问题不足,形成责任倒逼。
这套机制运行以来,已推动370余起矛盾纠纷实现“登记造册、责任到人、限期化解”的闭环处置。通过精准研判预警,大量矛盾在萌芽阶段得到有效疏导,真正实现了从源头上防范风险。
创新“警调融合”,点出应急处置“协作之韵”
针对基层应急处置难题,六亩塘街道整合辖区警务资源,创新建立“中心警务室+调解团队”联动模式。将辖区划分为三个片区,每个片区设立中心警务室,配备民警和专职调解员,实现“警调对接”无缝衔接。尤其是在处置非正常死亡等突发事件时,严格执行民警与调解员“双到场”制度,在控制事态发展的同时迅速开展调解。
“过去处置突发事件事,民警和调解员分头行动,现在我们是同步出动、协同作战。”驻点民警胡宏宇说。在近期一起意外死亡事件中,民警控制现场秩序,调解员同步开展家属情绪疏导,在12小时内促成当事双方达成协议,避免了事态升级。
这一模式运行以来,已成功处置突发事件47起,实现了“快处置、快疏导、快化解”的治理效果,有效防止了矛盾激化。
布局系统生态,构建多元共治“和谐层次”
恰如工笔画“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布局智慧,六亩塘构建了层次分明、结构闭环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体系。横向联动司法所、派出所、市场监管所等6个部门及12345热线资源,组建交通事故、医患纠纷等8个专业调解委员会,打造“矛盾纠纷化解联合体”。纵向严格落实“村社首调责任制”和“332工作法”,明确要求矛盾纠纷必须经过村社三次调解方可上交,推动矛盾纠纷分层过滤、梯次化解。在这一体系下,普通纠纷村社主导,疑难纠纷中心攻坚,重大案件联合处置,形成了“分级诊疗、多元共治”的良性格局。

通过系统治理,街道不仅有效控制矛盾增量,更成功化解多件“十年积案”。在化解某房地产项目持续18个月、涉及4000余群众的群体性纠纷时,调解委员会与群众面对面沟通,梳理出拆迁补偿、合同履约等各类诉求,引入律师团队进行专业阐释,制定“一户一策”个性化方案,最终实现“零上访”化解。
浸润为民初心,彰显基层善治“点睛之笔”
“化解矛盾不是终点,赢得民心才是根本。”街道党工委书记周建胜道出了六亩塘治理创新的核心理念。在当地干部看来,矛盾化解工作不是负担,而是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重要途径。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六亩塘始终将矛盾调解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精心选配9名法律顾问、退休党员、乡贤能人等“老把式”组成专职调解队伍,这些群众基础好、社会威望高的党员干部,成为了化解基层矛盾的“金字招牌”。令人欣喜的是,治理创新正在形成良性循环。不少曾经的信访当事人,在问题得到圆满解决后,不仅心结打开,更主动加入调解志愿者队伍,用亲身经历去说服其他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新力量。种种创新举措,形成了六亩塘街道“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治理新生态。

“我要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依法维权才是正道。”,一位曾经的信访户如是说。这种从“信访人”到“调解帮手”的身份转变,正是六亩塘街道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赢得民心的最生动注脚。
街道党工委书记周建胜说:“基层治理不仅要解决具体问题,更要构建起防患未然、化讼止争的长效机制,让治理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群众。”从精细排查到快速处置,从系统治理到思想引领,六亩塘街道用一套完整的治理体系,真正把新时代“枫桥经验”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治理实效。过去“信访不信法”的怪圈被打破,“办事依法、遇事找法”正成为群众的新选择;过去“各扫门前雪”的部门壁垒被打破,“一盘棋”治理格局正在形成。
随着最后一抹夕阳映照在“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的窗棂上,当日的调解工作告一段落。但六亩塘街道的治理创新仍在继续,在这幅日益精美的“治理工笔画”上,每天都在增添新的动人笔触。
来源:红网
作者:刘子睿
编辑:刘丹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