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就业创业双轮驱动,长沙书写民生幸福答卷

来源:红网 作者:余雅琴 张佳梁 晏翰成 编辑:吴戍疆 2025-11-22 14:26:4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余雅琴 通讯员 张佳梁 晏翰成 长沙报道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2025年以来,长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左右”的重点民生实事目标,以产业链筑基、新质生产力赋能、创业生态育人为三大抓手,推动就业创业工作提质增效,交出了一份扎实厚重的高分答卷。

截至10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5.01万人,同比增长5.35%。数字背后,是长沙在产业升级、创业孵化、服务优化等方面的系统布局与持续发力。

产业筑基,就业扩容有“厚度”

没有产业的根基,就没有就业的土壤。全市紧扣17条产业链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培育,推动就业扩容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在工程机械、先进储能、电子信息等优势制造业中,市人社部门深挖岗位需求,归集发布企业季度岗位近16万个,筑牢就业“基本盘”。与此同时,新质生产力正不断拓展就业新空间。《数字文化人才需求目录》发布释放岗位超2000个;与华为、拓维信息等头部企业共建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加快培养数字人才、智能制造、AI数据应用等紧缺人才。

“月月有主题、周周有专场”,全市举办招聘活动59场,服务2.34万人次进场求职。从制造车间到数字云端,从传统行业到新兴领域,长沙的就业地图正不断拓宽。

创业赋能,就业增长有“活力”

如果说产业是就业的“压舱石”,那么创业就是就业的“助推器”。长沙人社部门以“育种子、亮明灯、注活水”为路径,构建起全链条创业生态。

在望城经开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科芯精工团队从校园项目成长为“金种子”企业。基地提供的免租场地、配套产线、政策补贴,让这群年轻人卸下包袱、专注研发。“未来有望实现年产千万支”,团队信心满满。

这样的“金种子”并非孤例。全市建成各级创业孵化基地125家,在孵实体4886个,吸纳就业超2万人。通过“体检行动”清理低效基地43家,推动“基地+基金+指导+服务”体系全面提质,创业孵化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创业培训则如一盏“启航明灯”,照亮青年创业路。肖思嘉从20平米工作室起步,通过SYB、IYB培训和企业孵化服务,将创业计划书变为年营收超千万的现实。“每次瓶颈期都有创业培训精准赋能”,她的故事是长沙创业培训实效的生动注脚。截至目前,全市发放创业培训补贴1.3万余人次,覆盖青年群体超5000人次。

资金是创业的“活水”。长沙市精准推出“小荷”青年人才创业项目、大学生创业扶持、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以“真金白银”托举创业梦想。星兴万物科技创始人何旭获20万元“小荷”奖补,全部投入AI研发;陈旭阳的丘陵智能农机项目获10万元支持,计划八成投入研发、两成用于推广。2025年,全市预计发放各类创业补贴资金超2500万元,为创业梦想注入强劲动能。

服务提质,就业对接有“温度”

就业服务是否精准,关系着民生政策的“最后一公里”。长沙以“智汇潇湘”为统领,组织超800家企事业单位赴上海、北京、西安引才;开展“对口联系驻长高校”行动,举办校园招聘61场,提供岗位9万个。

“线下+云端”双轨并行,中联重科、博大科工等企业直播带岗观看超110万人次;建成10个零工市场、39个社区微市场,累计服务求职者44.94万人次。从校园到社区,从线下专场到“云端”对接,就业服务正变得更加智能、精准、可及。

针对重点群体,长沙综合运用社保补贴、吸纳就业补贴、“311”就业服务等政策工具,帮扶4.79万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劳务品牌建设同样成效显著,“星沙智造”等40家特色劳务品牌累计带动就业超140万人。

民生有温度,发展有力度。从产业链的“强引擎”到创业孵化的“金种子”,从培训赋能的“启航灯”到资金支持的“活水源”,再到精准服务的“连心桥”——长沙人社部门以系统思维推动就业与创业双轮驱动、互促共进,让“就业有门、创业有路、乐业有望”成为星城最真实的民生图景。

站在新的起点,长沙市人社局将持续深化产业与就业融合、创业与就业协同,让更多人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为民生实事写下更温暖、更坚实的注脚。

来源:红网

作者:余雅琴 张佳梁 晏翰成

编辑:吴戍疆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955/66/1545043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