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美红图 | 记者节①:俯身贴地,定格一线瞬间

来源:红网 作者:陈杰 李丽 李丹 张必闻 杨抒怀 朱丽萍 龚子杰 刘玉先 秦楼 郑江晖 言娟 编辑:刘惟烜 2025-11-04 14:31:39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笔尖凝光,脚步追风。2025年11月8日,是第26个中国记者节,“大美红图”定格新闻背后的坚守,每帧画面都是对真相的执着、对时代的担当,致敬这群用热爱记录人间的追光者。

微信图片_20251103214408_65_180_副本.jpg

为了拍到满意的瞬间,红网摄影记者陈杰趴在湖南郴州临武滚烫的地面上,拍摄“大地修复师”花絮。

在爬满野草的田埂间,在热浪未消的柏油路中,在泳池边、在跳台上……他们俯身,将镜头贴紧大地。

为定格 “大地修复师” 工作的鲜活身影,为捕捉江豚跃出水面的惊鸿一瞬,他们以最谦卑的姿态伏地拍摄。

街头角落、田间地头,都是他们的主场……这些趴在地上的身影,没有华丽的姿态,却用贴近大地的视角,将平凡角落的微光与时代脉搏的律动,定格成一张张有力量、有温度的瞬间,让每一个被记录的片段,都成为时光里最生动的注脚。

奥运,李丹。_副本.jpg

决战的氛围弥漫在湖南省体育局的训练泳池,在红网摄影记者李丹的镜头下,几名花样游泳队员正进行水下姿态练习打磨。这份于寂静中默默积蓄的力量,只为在巴黎彻底引爆。

微信图片_20251103214359_61_180_副本.jpg

红网摄影记者杨抒怀放低机位,让自己的视线与轮椅上的少年持平。在他眼中,轮椅只是行动的辅助,而非定义人生的标签。他试图通过镜头完成的,不仅是一次拍摄,更是一场无声的对话。

微信图片_20251103214412_68_180_副本.jpg

“离土地足够近,就能听见新闻的脉动。”在乡间田埂上,红网摄影记者张必闻的身影与土地融为一体。这个标准的卧姿,丈量的不仅是构图的最佳角度,更是新闻人与报道对象之间最近的距离。

微信图片_20251103214415_69_180_副本.jpg

为实现极致的微距构图,红网摄影记者将自己藏入草丛花海。以大地为依托,他的镜头捕捉到的不仅是花卉的形态,更是春天的心跳。

微信图片_20251103214403_62_180_副本.jpg

为捕捉新兵水下战术训练的最真实状态,红网摄影记者陈杰长时间匍匐在某海军训练基地泳池边缘。他的镜头不仅对准了训练场上的汗水,更承载了对新时代军人成长的敬意。

微信图片_20251103214410_66_180_副本.jpg

为了捕捉救援队员应急救援速降的瞬间,红网摄影记者李丹平躺在地表温度逼近46℃的水泥地上,汗水瞬间浸透衣背。在热浪与尘埃中,他用身体丈量现场,只为让“逆行”的每一步都清晰抵达网友眼前。

微信图片_20251104091833_73_180_副本.jpg

红网摄影记者李丹趴在货轮闸门水泥墙上,将镜头牢牢对准江面,屏息凝神,只为记录下“水中大熊猫”江豚跃出水面的珍贵瞬间。在湘江望城段蹲点8个多小时后,记者陈杰与李丹的取景框里,终于出现了江豚“一家三口”美丽的微笑。他们也成为了长江江豚现身湘江的首批记录者。

微信图片_20251103214406_64_180_副本.jpg

人民大会堂湖南厅,为捕捉精彩瞬间,红网记者刘玉先顾不上“形象”,就地躺下,稳稳托起相机,定格最生动的现场。

策划:陈杰 李丽 刘惟烜

摄影:陈杰 李丹 张必闻 杨抒怀 朱丽萍 龚子杰 刘玉先 秦楼 郑江晖 言娟

来源:红网

作者:陈杰 李丽 李丹 张必闻 杨抒怀 朱丽萍 龚子杰 刘玉先 秦楼 郑江晖 言娟

编辑:刘惟烜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955/96/1540536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