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美红图丨记者节②:脚踏泥土,方能告别道听途说

来源:红网 作者:陈杰 李 丽 刘惟烜 李丹 张必闻 杨抒怀 朱丽萍 龚子杰 徐士洁 刘玉先 秦楼 郑江晖 言娟 编辑:秦舷 2025-11-05 09:49:09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笔尖凝光,脚步追风。2025年11月8日,是第26个中国记者节,“大美红图”定格新闻背后的坚守,每帧画面都是对真相的执着、对时代的担当,致敬这群用热爱记录人间的追光者。

1.jpg

泥沼遍布的采访现场,红网摄影记者张必闻穿着蓝色的塑料拖鞋,蹚过积水泥地。

蹚过湍急洪水,爬过湿滑陡坡……他们,始终奔赴在新闻最前线。

镜头下,被泥水浸透的衣衫、沾满泥浆的双脚、坚毅前行的背影,定格的是他们与时间赛跑、与危险对抗的动人瞬间。冲锋舟上的颠簸、泥泞中深浅不一的脚印,不是狼狈的印记,而是他们涉险而上的光荣勋章。正是这一双双踏遍山河的脚步,将新闻一线的真实情况及时传递。

好新闻,从来不是AI生成的冰冷模板,也不是道听途说的仓促拼凑。那些能穿透算法、直抵人心,真正与时代共振的精品佳作,必然浸润着滚烫的生活温度,承载着真切的人民心声。让我们聚焦这群脚踏泥土的新闻工作者,看他们如何以脚步丈量大地、以真心感知民情,用有温度、有力量的报道,告别道听途说,书写新时代的新闻答卷。

2.jpg

郴州资兴,红网记者陈宗昊作为第一批深入受灾最严重村庄的媒体人,穿行在满是淤泥与断裂树木的田间。倒塌的房屋、散落的家具,都被他一一记录,为外界传递着第一手消息。

3.jpg

洪水奔涌,险情即命令。红网记者任晔第一时间冲向华容管涌现场,高举手机,以最近的距离抵近危险核心。或许拍摄的画面有些许摇晃,但这正是抢险现场最真实、最宝贵的第一秒真相。

4.jpg

洪峰过境,红网记者张必闻与蓝天救援队协同出征,乘冲锋舟劈开浊浪,第一时间挺进“孤岛”。他镜头聚焦的不仅是灾情,更是劈波斩浪的生命方舟。

微信图片_20251103194227_151_83_副本.jpg

红网记者陈宗昊与救援部队一同突进受灾核心区,这场心手相连的“逆行”,正是灾难面前最坚实的依靠。

7.jpg

洪水围城之际,个体的命运牵动人心。红网记者肖懿在岳阳南津港社区的安置点穿梭,他采访本上记录的不只是灾情数据,更是每个家庭在这场风雨中的悲欢与坚韧。

8.jpg

红网记者张必闻与同事在深夜出发,他们的目的地是别人正在撤离的地方。

10.jpg

脚下的路面已然悬空,但她肩上的相机必须稳如磐石。红网记者朱丽萍走在未知的危险之上,只为架起通往公众视线的信息桥梁。

9.jpg

在海拔1500多米的龙山岳坪峰的抢修现场,红网记者谭卫丰手持稳定器,正拍摄在数十米高的铁塔上敲冰的电力工人。

6.jpg

严寒刺骨,呵气成霜。在海拔1260米的衡阳常宁天堂山,红网记者李慧芳迎着凛冽的山风记录电力工人除冰作业。她的笔尖在零下8℃的空气里似乎快要冻结,但记录“抗冰保电”现场的责任,让她岿然不动。

策划:陈杰 李丽 刘惟

摄影:陈杰 李丹 张必闻 杨抒怀 朱丽萍 龚子杰 刘玉先 秦楼 郑江晖 言娟


相关链接:

大美红图 | 记者节①:俯身贴地,定格一线瞬间

来源:红网

作者:陈杰 李 丽 刘惟烜 李丹 张必闻 杨抒怀 朱丽萍 龚子杰 徐士洁 刘玉先 秦楼 郑江晖 言娟

编辑:秦舷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646955/97/1540752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