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三湘四水,县域热土。这里奔涌着湖南经济最深沉、最活跃的力量。
红网·时刻新闻推出湖南县域经济观察《我们奔县吧》。
“奔”,是奔赴,是奔流,更是奔向希望的生动实践。我们将以财经地理的视角,穿越山河、叩问沃土;走进机器的轰鸣、街市的烟火、稻浪起伏的田野。这既是一次对湖南县域“家底”的立体盘点,也是一场对区域动力的清醒探寻。
第八站,寻访理学圣地——道县。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肖世锋 刘志雄 谭苏昕 摄影 陈杰 道县报道
湘南边陲,五岭环抱。一座名为“道”的县城,在群山褶皱里静卧了两千余年。
道县建制始于秦,唐代设立道州,“道”之名,穿越朝代更迭,沿用至今。此地宋时为郡,元时设路,明、清设府,直至民国初年,改为道县。
它的名字,本身就是一部微缩的中国史——既指地理之通衢,南来北往的军队与商旅在此穿行;也承载思想之源流,“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湖湘理学从此处生根;更寄托着一方水土在时代变迁中探索前行的“发展之道”。
这里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南北交流的枢纽要道。穿过恢宏历史,文明在此交融,道县有怎样的发展之道?

道县被称为“天下稻源”。
祖宗严选的福地
道县是人类祖先在进化中严选的福地。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便已在这片盆地上繁衍生息。
道县福岩洞出土的47枚人类牙齿化石,是东亚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具有完全现代形态的人类,距今超8万年。
在距福岩洞仅6公里的玉蟾岩,出土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古栽培稻种子化石,距今超1.2万年。
正因为这两粒稻种化石,袁隆平2008年6月题字称赞道县为“天下稻源”。
能成为“祖宗严选”,源于道县独特的地理环境。
道县四周高山环绕,中部岗丘起伏,大小河流纵横,构成均匀密布的河网。盆地地形配合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使这里成为作物生长的“天然温室”。
勤劳的道县人民,没有辜负这片肥沃的土地。

农业是道县发展的重中之重。
秋冬之交,道县蚣坝镇光家岭村的杨松兆刚收完晚稻,正忙着种油菜。“田这么好,不能闲着。”他种了十二亩地,去年单靠油菜就增收上万元。
他参与的,是道县大力推广的“稻-稻-油”三熟制。道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洪江说,政府为示范区的农户免费提供种子、农资与翻耕服务,为全省提供了稳产高产的“道县样本”。
农业,始终是道县发展的重中之重。全县五个招商小分队中,两支主攻农业;2025年十大产业项目中,四个与农业相关。
当地有句俗语,“秀才不离书、种田不离猪”。如今,常住人口仅57万人的道县,近5年生猪年出栏平均在77万头,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88万亩以上,多次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在道县规划的“一千五百”产业集群中,现代农业的目标是百亿规模,主要靠“一果一蔬一油茶”。而要实现从“农业大县”到“农业强县”的跨越,关键在于品牌与产业链。
道县有1300多年的柑橘类种植史,陈洪江小时候还摘过村里野生的橙子,据传有几百年树龄。“道州脐橙”也是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和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的品牌。但在产值上,省外不如赣南脐橙,省内逊于崀山脐橙。

2024年,“道州脐橙”出口中亚。
“关键是名声不够响!”退休多年的道县文物局原副局长杨雄心对道县脐橙“恨铁不成钢”,“外地人买了道县的橙子,换成赣南脐橙的包装,收橙子时1斤多1分钱,转手就赚了翻倍,可怜本地的还以为赚了。”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永州籍专家欧阳日辉认为,可向隔壁的江永学习。江永是湖南唯一的全国首批农村电商“领跑县”和湖南省首批“数商兴农示范县”。
电商成为道州脐橙品牌的突破口。2024年道县农产品电商销售额突破3.9亿元,增速居全省前列,道县脐橙远销中亚、东南亚等地,2024年综合产值超15亿元,带动了全省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化进程。
相较于脐橙,蔬菜产业走得更快。2024年,道县蔬菜产量达111.9万吨,出口16.5亿元,位居全省前列。早在1998年,这里就是全省唯一的农业产业化蔬菜基地县;如今,更是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并设有全省唯一的农副产品集中验放场。
“用电商数据指导农业生产,道县找准了方向。”欧阳日辉说。

濂溪书院,为纪念理学鼻祖、道县先贤周敦颐而建。
区位格局的更替
道县蔬菜产业的崛起,离不开其毗邻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
2019年,位于道县的湖南农副产品集中验放场被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供应全国第一批六个配送分中心之一。得益于便捷的冷链物流,道县人清晨采摘的蔬菜,傍晚就能出现在千里之外的香港餐桌上。
区位,不仅关系着一个产业的命运,更牵动着一座城市的兴衰。
人口密度反映了经济格局。据《湖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一书考证,在宋代以前,道县所在的潇水上游,曾是湖南人口最密集的区域。
道州,一度是湖南乃至南岭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唐宋时期,道州不仅是全国二十个官设冶铁贸易机构之一,更是九嶷山地区南北物资流通的枢纽。理学鼻祖周敦颐出自道县。据杨雄心考证,自宋以来,这里诞生过38名进士,湖南诞生的十余位科举状元,有3位出自道州。
但随着朝代更迭,区位格局也在更替。张伟然在《湘江——流淌的文明》一书中认为,最重要的区位,在历史时期的人文地理中,当然是与首都和外贸港口的相对位置。
纵览道县两千余年,每当中央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西部或中部地区时,道县的区位就格外重要。从西安、开封、洛阳等地,往广西北部湾或广东珠江口出海,直径道县路途最短。
而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移,江西成了南北经济交流的大通道,道县乃至湘江流域的交通枢纽地位逐渐下降。
好消息是,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格局,又一次为道县带来区位优势。
往东南,粤港澳大湾区成为道县农产品的主市场,也带来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向西南,东盟是湖南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几大交通项目建成,道县有望在未来的经贸往来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作为“龙舟之乡”,道县水系发达,为龙船竞渡提供了广阔水域。
交通枢纽的新立
历史上的道县,因路而兴。
从道县出发有数条古道,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潇贺古道。古道连潇水、顺贺江、下西江、达广州。灵渠连接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水路与陆路交通的转运,都要经由道县。
这是最早的“海陆丝绸之路”对接通道,也是中原沟通岭南的主要动脉。
作为北方与两广的交通要冲,曾经的道州聚集了南来北往的商贾,百越民族及汉、瑶族群等不同群体,先后迁徙定居于潇贺古道沿线。先进的生产工具、冶炼技术与农耕技术,在潇贺古道沿线传播并扩散。
然而,进入工业文明,道县却在铁路与高速公路的建设浪潮中慢了一步。
“我们没能搭上快车。”道县交通运输局总工程师赵明宏说,道县因四周环山且处于湘粤桂三省交界的位置,在建设铁路及高速公路时,投入产出不是最优解。
尽管道州火车站年客运量超37万人次,在全国三等站中名列前茅,但道县境内铁路尚未完成电气化改造,时速仅70公里,车次有限。赵明宏说,最重要的是没能发挥出洛湛铁路这一南北大通道的货运价值。不同于大多数湖南火车站归中铁广州局管辖,道州火车站归中铁南宁局管。

南北走向的道贺高速和东西走向的厦蓉高速虽然在道县交汇,但道县南下广州、北上永州和长沙却均要绕道,相较湘南周边县,交通优势并不明显。
过去十余年,道县的人大代表几乎每年都带着交通领域的建议走上省“两会”。
因为曾凭路而兴,道县人对便捷交通的认识格外深刻,也对交通大要道有着强烈的期盼。
例如,同为南北走向的零道高速通车,将完成道县高速公路的十字结构,成为连通永州南北的新的大动脉;S229与S347两条省道的提质改造,将为道县主要工业园区提供更为便捷的货运渠道。
但作为几百年水陆交通的枢纽,道县人民最期待的,是湘桂运河建设。
“那将是‘逆天改命’的契机。”赵明宏说,道县境内60公里水路一旦打通,道州港将辐射宁远、冷水滩等地,使道县重新成为湘粤桂交界区的水运节点,成为三省交界的交通枢纽。

道县蔬菜热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资源禀赋的扬弃
或许是因为千年州府的辉煌历史,道县希望成为新的交通枢纽,道县人民也一直有个撤县设市梦。
“大家名字都想好了,就叫道州市。”杨雄心说,现在道县许多农村地区仍旧自称为道州人。
然而,2021年,曾在计划经济时代与道县并称为永州“工业双雄”的祁阳,率先撤县设市。“说实话,刺激到了很多人,也包括隔壁的宁远县。”杨雄心说。这一年,祁阳GDP比道县高了近一半,当年的道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推动早日实现撤县设市目标。
要圆梦,关键在于提升非农人口比例。这个传统农业县,必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工商业道路。
发展经济,基于资源禀赋往往是最优解。改革开放前,道县在计划经济制度下的几家大型工厂,都是基于本土资源的产物,如水泥厂、糖厂、湘源锡矿等。
道县是矿产资源大县,已探明可开采矿产38种。“但过去受制于技术条件,本土未能成长出有足够实力的矿企。”道县矿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济师周华说。曾经聚集了上千人的湘源锡矿,已停采了二十余年。
区位格局会变,资源禀赋也会变。转机,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而出现。
“上个世纪,我们这的锂矿都倒河里去了没人要。”周华感慨。而如今,锂已成为道县“千亿矿业”和“百亿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核心。

道县是矿产资源大县,已探明可开采矿产38种。
随着新能源行业的高速发展,道县也想赶上这一时代风口。2019年,专注锂离子电池领域的湖南冉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落地道县,拉开了当地产业建设的序幕。
过去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经验告诉道县,必须走全产业链建设的路子。
真正的跃迁,源于一场“同名之缘”——与道县北部紫金山同名的紫金矿业,在2022年决定投资道县锂矿。
2022年7月,永州市委书记朱洪武在道县会见紫金矿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景河一行。紫金矿业集团副总裁龙翼参会,他从熟人那得知了道县有大量锂矿未开采的消息。“道县有全省第二的锂矿储量,备案矿石量约1.96亿吨。”道县自然资源局莫小波介绍。
当年,紫金矿业买下道县湘源锂多金属矿100%权益,成立湖南紫金锂业,后又向下游延伸,成立湖南紫金锂多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
2023年,紫金锂业年产30万吨采选项目建成投产,道县沉寂了多年的矿区,又响起了矿车的轰鸣。那一年,道县营商环境评价位居全省第12位,创历史最好水平。
本土锂矿项目的投产,让其他企业看到了成本优势。湖南冉旭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健锋说,紫金锂业生产的碳酸锂,正好是该公司所需正极材料的前端。

从“传统矿业”到“绿色园区”,道县完成了对资源禀赋的理性扬弃。
紫金锂业对道县的影响有多大?据湖南日报报道,湖南紫金锂多金属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碳酸锂项目一期投资约31.25亿元,可年产碳酸锂3万吨,预计年营业收入近40亿元、创造税收约5亿元,带动地方就业超1500人。而2024年,道县财政总收入17.28亿元。
更重要的是,有了龙头企业进驻,随着营商环境优化和产业链建设,亿纬锂能、瑞福锂业、天能控股等上市公司也纷纷落子道县。
在欧阳日辉看来,新时代的县域发展逻辑正在重塑。“过去,分工产生效率;而在数字经济时代,融合同样能提升效率。”欧阳日辉认为,不仅是产业需要融合,道县与邻近的县之间更需要注重协同发展。
目前,道县正打造蚣坝镇锂多金属精深加工区、道县高新区锂电池产业园、洪塘营乡锂矿采选区。隔壁的宁远、江华等县也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永州市成立了新能源产业联盟,县域之间的产业协同,将汇聚更磅礴的发展动能。
从“传统矿业”到“绿色园区”,道县完成了对资源禀赋的理性扬弃。
站在古城墙上眺望,潇水静静流淌,如同一条时光的纽带,连接着道县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万年前的稻香还在风中飘荡,千年的理学智慧仍在血脉中流淌,而新时代的脉搏已在这片土地上强劲跃动——锂电池生产线的节奏、脐橙电商的数据流、湘桂运河的蓝图,正与传统农耕文明交响成曲。
道县之道,是自然与人文的馈赠,更是开拓与创新的选择。当区位与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道县正在湘南大地上,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融合创新之路。这条路,通往产业兴旺,通往城乡繁荣,更通往每一个道县人向往的美好生活。

总策划:肖世锋
执行策划:周逸峰 李俊杰 汤红辉 刘玉先
统筹:郑江晖
设计:周颖 彭婧 邓琴 谭文平
采访支持:成文杰 龚常然 盘林 毛黎明 蒋克青
来源:红网
作者:肖世锋 刘志雄 谭苏昕 陈杰
编辑:苏好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时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