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县太平镇。
太平镇集中安置点。
安置点护理人员给特困人员剪指甲。
编者按:潇湘北极,高山林立,沟壑纵横,重重阻隔。
对于地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石门县来说,贫困二字,由来已久。2014年,全县共有122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724户82300人,贫困发生率14.4%。
四年的夙兴夜寐,四年的风雨兼程,2018年6月,石门一举摘掉贫困“帽子”,打造出湖南省脱贫攻坚的“石门样本”。
幸福总是相似的,贫困却各有各的“痛点”。如果不知道具体贫困之痛,又如何治疗治愈贫困。扶贫做出的努力,带来的变化,并不在一串串冷冰冰的数据里,而是在每一个贫困户获得希望的故事里。
5月,我们行走在石门山间,为您展示最真实温暖的扶贫故事。
红网时刻记者 朱志姣 通讯员 江景 石门报道
孤苦无依,食不果腹或许是农村特困人员的真实写照,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他们遥不可以及的梦,但在石门太平镇,梦想却照进了现实。
太平镇离石门县城94公里,是典型的边远山区乡镇。这里的特困人员分散居住,危房改造后,监护缺失、无人照料、精神孤独的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特困人员去世后,房屋闲置,资产流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能不能将特困人员集中安置,再完善养老配套设施,建成小型养老院?
太平镇人大副主席陈合教大胆的设想引来不同声音,项目实施过程中也一度陷入困局。大规模用地得避开基本农田、林地,选址难;乡镇国土所不能办集体土地证,办证难;项目投资超过50万,还得立项……
顶着巨大压力,突破重重困难,2017年11月,两处建筑面积共3200平方米,建设住房58套,安置床位116张的危改房集中安置点竣工。
房子建好后,又借助民政力量,买床、衣柜、热水器、陪护设施,改造食堂,聘请护理人员。2018年年初,太平镇96名特困人员全部搬入集中安置点。
安置点监控器、留样柜、消毒柜一应俱全;卫生护理员职责、炊事员职责、安全管理等制度面面俱到;特困人员也按照劳动能力,分成护理组、卫生组、后勤组和养殖组,“让他们平时打发时间,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提升幸福感” 陈合教说。
有猪圈菜园,有食堂饭菜,有照料陪伴,有欢声笑语,扶贫攻坚,换了人间。
72岁的陈金香奶奶和81岁的老伴一起搬到安置点,平时会到邻居家走动走动,一起看看电视,聊聊天。还会跟大家一起打理菜园,喂喂猪,“比家里好多了,人多做起事来又快又有乐趣。”
81岁的李元海爷爷年轻时砍木摔伤,从此坐上轮椅,生活只能“靠”别人。老伴和兄弟们相继离世后,只剩他一人。“在家里讲话的人都没有”,在这里每天热饭热菜送到手上,事事都有护理人员。
聋哑人覃道秀,身体有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到处流浪靠吃剩饭为生。刚开始来的时候,她的兄弟姐妹断定“她住不长,要走的”,来了安置点后,她却哪都不愿去了。
太平镇集中安置点为特困人员提供居住、餐饮、护理、娱乐、健身等全方位的生活服务。居住有新房,生活有保障,精神有寄托,重塑了特困人员晚年生活方式。
在城市刚刚试点社区养老,偏远的太平镇借危房改造破解了特困人员养老难问题,这是扶贫人用心用情答好“脱贫攻坚”大考卷,是石门打造惠民暖民“危改工程”的一个缩影。石门大力推进住房保障,帮助贫困农户家庭圆新房梦。2014年至2018年5年间,国家、省给石门县下达的计划任务为13863户,石门县实际完成15375户。其中实施“四类”重点对象11878户,其他贫困户3497户,共有3.5万人因农危改造喜迁新居。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