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站立”起来的谢贵卿对未来的生活充满美好向往。
红网时刻娄底6月7日讯(通讯员 袁罡)“袁干部、袁干部,我把2头牛牵回来了,我可以养牛啦,”5月26日,谢贵卿兴冲冲地来到村部,一路吆喝着告诉我这个喜讯,这与二年前的2016年11月我与他结对帮扶时的萎靡不振判若两人。
第一次入户时,我震撼了:瘫痪在床88岁的老母亲,尚读小学四年级的儿子,住在两间石头砌筑白天都要开灯的平房里。在昏暗的床头吃力地与老妈妈闲聊,隐隐约约知道谢贵卿的脚有毛病,老婆多年前跑了……中午时分,拄着拐杖左右摇晃的谢贵卿回来了,他年龄似乎与我相近,但明显比我要苍老,我做了自我介绍,他羞涩地将拐杖扔在一边,把一双长满老茧的双手在衣服上擦了擦,紧紧地握了我的手,却不敢直视我的目光。
交谈中了解到谢贵卿四兄弟:大哥、三哥先后去世,二哥去安化安了家。他在十多岁时摔了一跤,导致髋关节破损,一直无钱进行医治,现在是四级残疾,伤口时不时流脓、流水,走路一瘸一拐隐隐作痛,不拄拐杖无法行走,晚上睡觉翻身也伴着疼痛。现在他一人在家赡养老母亲,已上小学的孩子寄养在表嫂家,唯一值钱的母牛也只能给别人喂养,每天“扮起蛮”拄着拐在土里种点庄稼糊口。
谈着谈着他的眼红了……。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我劝了劝他,“只要精神不倒,一定能够改变世界的。”接着解释了脱贫攻坚的有关政策,他将信将疑地望着我:“有可能吗?这种情况已经十几年了”“请相信党,相信政府,只要你配合,我一定帮你改变这种现状。”
谢贵卿是个勤劳耕作之人,忍着疼痛耕种了1亩庄稼,喂了几十只鸡,在山里捡柴火;乡亲们家里的红白喜事,凡是需要手上功夫的如写数、折纸、泡茶他逢请必到,从不借口而置身事外,受到乡邻好评。致穷的根本原因是腿疾。他自己也知道,只要治好了腿,就可以脱贫奔小康。他说他一个人滚不动一块挡在路前的大石头,但只要有人伸出一只手搭把力就可以把石头搬开。现在仅凭自己一个人的力量还无法摆脱贫困的命运。经过几次入户走访谈心,我与他商定好“改危房、治病腿、发展产业”的脱贫计划。
2017年危房改造完成,当谢贵卿从又湿又矮又暗的老房子里搬出来时我发现他笑了,尽管还拄着拐杖,但说话的底气似乎多了些许。
2018年上半年,我从残联联系了残疾人无障碍改造项目。空空荡荡的厨房、厕所安装了日常生活用具,他再也不要拄着拐杖,走50多米坡路上厕所了,脸上的笑容一天天多了起来。
三十多年前摔伤的髋关节经常流脓流水给谢贵卿的生活带来了难以启齿的痛苦:疼痛、怪臭、行走困难。20多岁时,花了几万元,在医院已经做了一次手术,仍没有解决问题,父亲、兄长接二连三的去世,打断了他继续治疗之路,他失去了治疗的信心,也失去了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勇气。
我将有关资料带到娄底向医院专家咨询治疗方案:需换掉髋关节,但费用在10万元左右,这个数字对于谢贵卿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但此病不除,脱贫无望。恰在这时,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与湘雅医院开展“健康扶贫·情系娄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名医下基层暨大型义诊活动,在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为20名骨关节疾病患者免费进行置换手术。在第一时间里,我与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了联系,并接谢贵卿到医院进行了体检,体检结果完全符合免费置换髋关节手术条件。
8月3日,我接他到医院进行手术治疗,送他进了手术室,湘雅医院骨科专家主刀,手术很成功。8月25日下床走动,疼痛消失了,他一见我就笑容满面:“搭帮党和政府,搭帮你们现在全好了,全好了。”8月30日,打电话给我要出院,我劝他听医生的,还要多住几天,恢复的好一些,急急忙忙出院干嘛?“明天我一定要出院,茂伢几(他的儿子谢茂辉)后天要开学了,我要接他去上学。”我分明听出了溢于言表的弦外之音:我现在有能力抚养小孩了,不要寄养到别人家了。 医生认为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是一味良药,破例提前几天让谢贵卿在8月31日出院了。
谢贵卿给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送去锦旗。
今年春季给谢贵卿拜年,他自豪地告诉我,现在腿好了,房子也建好了,今年要把喂养在别人家的母牛牵回来,喂五六十只鸡,种2亩玉米、红薯还栽种2亩中药材,还可出去打点小工,每年能增点收入。我试探着问“是不是还想找一个伴”,他眯着眼睛笑了“哪怕是有点做梦吧?”
每个人都有梦想,随着梦想的实现,幸福的生活就会来到你身边,睡觉时都会笑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