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认真学习《稚子弄冰》。
“这是我的老师。”“不,现在是我的老师。”3月11日,长沙湘江世纪城内,陈俊驰﹑陈妙妍兄妹俩正在“争”老师。原来,电视机里正在播放五年级的语文课《稚子弄冰》,讲课老师正是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江湾小学的陶莎老师,而妹妹正好是陶莎老师班级的学生。
“那一刻感受到网课的神奇。”兄妹俩说。
3月9日起,直至疫情结束正式复学前,长沙市各中小学校按照教学计划开展新学期教育教学。长沙同步网络教学开始“上新课”,开启长沙“停课不停学”的新阶段。2月27日晚上,陶莎老师接到开福区科培中心语文教研员彭昕老师的电话,安排她录制第五周五年级语文课《稚子弄冰》。
此次接“单”,让陶莎老师既欣喜又意外,欣喜的是已经跟着班级孩子在网络学习三周了,自己也要体验一回“十八线女主播”了。意外的是要录制的是五年级的新课,而且时间要比之前的录播课长一些,新要求规定录播课老师除特殊情况基本要全程出境。当时正在长沙县的她,28日立即赶回学校并向教科室李慧主任汇报此次任务。
计算机老师顾梦霞帮陶莎(右一)剪辑视频。
一开始,陶莎老师有些忐忑。教书10多年,已是开福区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她,上课本身不是问题,难的是如何制作出一堂网络精品课。好在教研员彭昕老师早已组织区内名师陈宏老师牵头带领团队备课,并在网课备课、录制等多方面给予指导,并严把网课质量关。
期间遇到了无数插曲,不过众人合力,让事情迎刃而解——纸质书还没到货,就用电子版的教材和教参备课;班级事务需要处理,清水塘江湾小学的刘曦浪副校长为她安排年级组和班级事务;PPT不够漂亮,教务处唐杰灵主任为她做升级;不会剪辑,学校计算机老师顾梦霞和龚峥嵘老师陪同指导操作;为争取最佳上镜效果,学生家长也来帮忙……
“有了大家的帮忙,技术上不成问题,但最关键的是,课程录制本身。”陶莎说,有时候一个字没读好,或者是手机、电脑出现响声,都得重新来过。
录制现场。
《稚子弄冰》里的第一句话是“稚子金盆脱晓冰”,里面的“盆”字是前鼻音,但录制出来后听起来有点像后鼻音,陶莎老师便反复地练,一遍一遍地录,直到听到最佳的效果。
上一堂精品网课,比线下课堂花的功夫要多得多。因为时间只有30分钟,课程内容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要强,且要适合学生网络学习。除了发音要绝对标准,语速也要到位。因为学生都在线下,无法互动,在讲课的时候便需要预留合理的时间,这个时间必须精确到秒。一份四千多字的教学设计,斟字酌句反复修改了一二十遍才定稿。
录制一遍,导师初审一遍,区课培中心再审,一个星期的时间,这样的工作周而复始。忙起来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有时候泡方便面,有时候就着早上蒸的包子馒头当午餐。
到了后期还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录制当天陶莎选了一件粉红色的毛线衣,审核组提出有些随意。陶莎便赶回家中,把西装、风衣、毛线衣一股脑打包带到学校录制室,一件衣服一件衣服地试,终于,在录制了第2遍之后,过关了。
听说陶老师在电视机里上课,江湾小学三(六)班的孩子们沸腾了,纷纷在中午看起了重播,尽管那是五年级的课程。
录制完成,开福区第五周语文课录制团队留影纪念。
“网课上课时,很多家长会陪孩子一起观看,讲的好,家长也会陶醉其中,表扬老师。”而对陶莎老师来说,自己的另一个收获就是熟练掌握了网课的制作技术。
“如何用好在线教育,怎样通过网络开发更多课程资源,服务学生个性化成长,这是新的挑战。”在清水塘江湾小学校长陈银芝看来,通过这次线上教学尝试,教师专业能力有所成长,未来也会更积极地拥抱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