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德刚和孩子们玩篮球游戏。 通讯员 摄
科教新报记者 彭静 通讯员 覃业彦
名片
卓德刚,男,湖南石门人,土家族,中共党员,1963年9月出生,1981年2月参加教育工作,中小学一级教师,现任罗坪乡栗子坪教学点负责人。曾荣获“湖南省最可爱的乡村教师”“常德市优秀教师”“石门县十佳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20年7月荣登“湖南好人榜”,2020年8月荣获首届“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称号。
距离石门县城140公里,车程4小时。8月27日早上7点,车子在蜿蜒曲折的山村公路上盘旋。放眼望去,一层青山一层绿,阻隔了村民与外界的联系。
上午11点,记者抵达半山腰上的罗坪乡栗子坪教学点。蓝瓦白墙的教学楼、彩虹跑道、秋千、滑滑梯、七彩风车……跃入眼帘,宛如置身于一个童话城堡。
“城堡”的塑造者是57岁的教学点负责人卓德刚——一米六几的个头,身着条纹T恤,黑黝黝的脸庞上写满了笑容。
“他是年年的老先进,我们石门教育的一个品牌。”同行的石门县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从17岁当代课老师,到民办教师、总务主任、校长,卓德刚在大山里辗转了大半辈子,先后在原安溪乡辖区内的堰坪、大帽尖、朱家峪、栗子坪、安溪完小任教。
刚参加工作时,卓德刚的工资只有19.5元,他舍不得多花一分钱,本来是要补贴家用的,结果几乎全给困难孩子交了学费。数十年,他帮助交付学费的孩子达200多人,为贫困学生垫付医药费、学杂费、生活费累计达三四万元。
“每年回家过年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访卓老师。”40岁的刘安(化名)聊起恩师,话语间满是感动。刘安5岁时,母亲离家出走。只读完小学三年级的他随父亲四处给人打短工。卓德刚三番五次跑到工地上劝说返校。但回校后,在社会上混了多年的刘安上课捣乱,下课欺负小同学,还有一些不良行为,但卓德刚始终没有放弃。每逢周末,卓德刚把刘安接到家中,为他洗衣、辅导功课;病了,及时为他请医弄药……一个学期,刘安变得有礼有节,成绩大幅提升,后来考上了重点大学。
2015年下半年,卓德刚辞去安溪完小校长的职务,申请到海拔更高的罗坪乡栗子坪教学点任老师兼负责人。很多人以为他“绊了脑壳”:当校长5年,好不容易将安溪完小建成了石门西北山区一流的片区完小,市县多次表彰。别人都从栗子坪跑出来,他却要跑回去。
卓德刚是土生土长的栗子坪人,岂不知栗子坪的艰苦?教学点辐射栗子坪、长梯隘、红鱼溪3个行政村,有4000多名村民,常年有适龄学生70多人。因条件太简陋,好多家长不得不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10公里外的安溪完小,或去县城学校租房陪读。
“本来就是贫困村,孩子外出读书负担重,有的孩子面临着失学的危险。”看到教学点面临被取消的困境,卓德刚觉得,他非回去不可。
为让山里孩子在家门口就近入学,卓德刚跑石门、常德、省城,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资金260多万元,对校舍进行了提质改造,新建了教师周转房和幼儿教室。
教学点焕然一新,学生回流。山里的孩子不能没有美育和体育教学,卓德刚会吹笛子、弹钢琴、打篮球,不仅课堂上教,还组建兴趣班。校园内连续举办了四届文化艺术节,在2017年的全乡文化艺术节中,卓德刚编排的舞蹈《中国美》在全乡42个节目中获得第一名。
“卓校长来了以后,娃在学校变化大得很!”75岁的村民陈申年说,孙子田鹏举由她一手带大,原来孩子不爱跟同学玩,喜欢藏在桌子底下或者角落里。现在孙子爱说爱笑,回家主动帮爷爷干家务,还积极竞聘班干部。
同样高兴的家长还有袁长波,他有两个调皮的儿子,因工作忙,多次放学后托卓德刚照看。“卓校长辅导孩子们写作业,打篮球,陪他们看动画片。现在孩子都不太想回家了。”
卓德刚围着学生转,却亏待了家人。2020年“停课不停学”期间,卓德刚带领老师们走村入户、给学生们送口罩,送教材,送学习资料,妻子3个多月病痛缠身,大女儿出车祸受伤、上大学报到,他都没有陪在身边。
卓德刚欣慰的是,栗子坪教学点变了样。5年前1名老师守着12名学生,现在有了5名老师、95名学生,办了小学一、二年级和幼儿大、小班。最近3个学期全乡统考,学科成绩拿了6个第一、2个第二,创造了“深山教学点学生回流的奇迹”。
■记者手记
守好养育他的这片热土
彭静
40载春秋,卓德刚耕耘在山村讲台,期间,他有4次机会走出大山,但他“更愿意与单纯的山里孩子在一起”。至今,他还是一名普通的山村教师。但更多的孩子走出去了,他们又像卓德刚一样反哺家乡。
2019年6月,学校提质改造工程开启。得到消息后,他曾经教过的学生们纷纷解囊。在深圳开厂的熊明生立即转来3000元,并微信留言:“卓校长,学校里有困难,只要我能帮得上的,尽管跟我说。”在文件柜里,卓德刚收有好几个笔记本,写有村民与学生捐物捐款的明细。
倾尽所学,带动青年教师成长;主动作为,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刻苦钻研,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这个淳朴的土家汉子,内心只有一个想法:用勤劳与奉献,无怨无悔地守好养育他的这片热土,守护着乡亲们的梦想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