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路”“闪退”频现,预付卡成“风险卡”

2020-09-13 09:53:30 三湘都市报
作者:杨洁规 编辑:陈加宁
字号:

新华社 图

预付式消费应用广泛,几乎每个人都有几张预付卡。这种模式一方面有利于商家提前回笼资金、锁定客户,另一方面也让消费者获得实惠。

但随之而来引发的有关预付式消费的各种纠纷不断增多,一度成为投诉高发区和重灾区。退卡难、索赔难困扰着消费者,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风险点。甚至还有人从一开始便打着预付消费的幌子,以圈钱为目的进行诈骗。

案例一

美发店“闪退”,会员充值卡“卡”了

“48元可以剪4次头发”,长沙仕薇国际美容美发侯家塘店的优惠折扣让市民矫女士动了心,并先后3次在该店充值了3000元。去年9月,矫女士前去理发时却发现,店铺已经大门紧闭,人去楼空,店铺电话也无法再接通。

仕薇国际工作人员向会员们出示的一份内部资料称,由于仕薇国际美容美发采取了“返利”等错误的商业模式,最终导致经营不善而关门,长沙十家门店总负债200万元左右。工作人员表示,公司针对办理了返利以及其他充值形式的会员制定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会向会员退还部分费用和美容美发产品。

美容美发店关门的情况,不止这一家。去年8月,位于长沙市湘府中路天济山庄小区外的圣鑫美容美发店,两度贴出装修通知,到约定日期后仍未营业。消费者多次联系过店铺负责人协调退费事宜,但对方一直推诿。据统计,当时有150多人办理了充值卡,涉及金额15万多元。

案例二

收预约金后,摄影店卷款“跑路”

去年6月,长沙市民陈女士发现位于德思勤广场的“韩国童感儿童摄影”摄影店已经“人去楼空”,她交的500元预约金也随之打了水漂。据陈女士介绍,在稍早前,她多次联系预约拍照,却总是被客服人员以种种理由拒绝。因为摄影店突然关门,已经拍完照片的市民黄女士连照片都没拿到。记者根据陈女士提供的客服代表和摄影店老板的联系方式多次拨打其电话,但均无人接听。

今年3月,株洲天元区一家儿童摄影店也突然关门,有400多名会员仍在寻求退款。当地市场监管部门介入调查后查明,该店受疫情影响出现了经营困难的情况,股东之间出现了纠纷。不过,在5月份,这家店还打算翻新再开张,却没能开起来。

案例三

饭店关门店主消失

充值卡里的余钱无处消费

在餐饮行业,尤其是大型餐饮机构,为了锁定食客,预付式消费较常见。饭店因为经营问题关门后,消费者未消费完的费用该如何善后?株洲市民陈先生就遇到了这个问题。

今年4月,陈先生前往他此前经常去的一家饭店用餐,却被告知已经关门换店面了,并称此前的卡与他们店没有关系。“卡里还剩7000多元没消费,店子关门也没接到通知。”为了挽回损失,陈先生多次电话联系会员充值卡上预留的电话,其号码已经停机。

饭店负责人黄彭回应记者,称因公司转型,饭店在去年10月就已撤场,在拆迁过程中,饭店的充值卡系统硬盘受损,待硬盘修复后核实消费者卡里的金额,再办理退还。“很多消费者的充值卡都处理了,只有极少部分的,没留电话没办法通知。”

案例四

交了3.7万元装修预付款,房子还是毛坯

苹果装饰、柠檬树、泥巴公社、淘家装饰……家装品牌频频爆出“跑路”传闻,消费者维权现象“屡见不鲜”。

去年9月,长沙市民刘女士为图方便,将自己用于投资的一套毛坯公寓委托给湖南旅呈酒店管理公司打理。交付了3.7万装饰预付款,按照合同约定,装修工程将于3个月内完成。但交完装修款后近一年的时间,刘女士发现房子基本还是毛坯的样子,而中介公司负责人也联系不上。跟刘女士有类似遭遇的业主并不在少数,他们自发建立了一个维权微信群。据初步统计,上当受骗的业主已近百人。目前,大批业主已经联合向长沙警方报案。

据业内人士介绍,家装行业“跑路潮”除了一度引发消费者恐慌外,与家装公司息息相关的上下游行业也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躁动。

案例五

健身房老板卷款跑路,还在朋友圈炫富

健身房是另一个“重灾区”,记者梳理发现,此前关于健身房“跑路”的事件屡见报端。

9月4日,本报报道了长沙市芙蓉区一家运营了4年多的健身场所突然“关张”,有近千名会员在此办理了“次卡”、“游泳年卡”、“四年综合卡”等消费卡,总计金额近200万元。

邓女士是受害者之一。2019年4月至7月期间,她在“纽跃游泳健身会所”消费4400元连办3张会员卡,但在去年9月底,纽跃健身以“消防检查”为由关门。11月,整个健身房又“歇菜”了。让消费者气愤的是,健身房关门后,加了健身房“老板”王某微信好友的会员发现,2020年1月,微信名为“适者生存”的王某在朋友圈大肆“炫富”。好几段视频中,他戴金色手表、开着跑车、放着激情的音乐在飙车。

去年10月,位于长沙河西大学城附近的星燃奥体健身运动中心一夜之间人去楼空,提前缴纳了少则几千多则十几万元会员费的入籍会员蒙受损失,据记者了解,部分会员仍然处于未被退款状态;去年10月,有上百名会员投诉称,位于长沙东二环高桥附近的奇迹健身海关店毫无征兆突然歇业,数百名会员的预付会费不知该如何处理。据了解,该门店9月份尚在游说顾客办卡。

案例六

假借开健身房售会员卡,诈骗30余万元

和大多数门店因经营不善或其他原因关门不同,有人从一开始便打着预付消费的幌子,以圈钱为目的进行诈骗。

去年1月,株洲茶陵公安办理了一起假借开健身房售会员卡诈骗的案例。犯罪嫌疑人彭某和杨某江曾在长沙、攸县等地的健身房任职过,深知招募会员有利可图。

2018年9月,彭某和杨某江经过精心策划,利用假身份在茶陵县招募了6名业务员,并在微信朋友圈广泛转发低价办室内游泳健身房会员卡的消息,称预交50元定金可抵1000元,还配发了几张健身房的照片。随后花了3万元定金租下当地一商业区的场地,实际上,场地未装修,而定金都是借的。

“很多受害人都没有去现场看过,就预交了钱。”办案民警向三湘都市报记者介绍说,经查,此案有500余人交了50元定金,200余人交了1460元办理健身卡,涉案金额达30余万元。

记者手记

问题之下,不能老让

消费者背锅

美容美发店、健身房、饭店、装修公司“跑路”、“闪退”的新闻,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地报道过。除了消费者不要轻信商家花言巧语,从而踏入预付卡陷阱之外,有关部门的执法能力也是值得探讨的。

我们在采访中往往发现,一旦出事,市场监管、商务、公安部门往往各管一摊,很难形成统一的执法力量。这里有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和明确的问题,也有相关部门协调机制不完善的问题。为什么不能有一个部门来牵头,整合相关职能部门和执法力量,对这些恶意违法的商家进行联合惩处呢?如果每次出事以后,消费者要四处奔走投诉,违法的商家却不能被及时惩处,受到伤害的将是消费者的信心和整个市场的生态。

0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