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 靖州新气象:脱贫攻坚“奏强音”,乘风破浪奔小康

2021-01-26 11:19:36 靖州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媛 编辑:康晓乔
字号:

“十三五”期间,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始终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要求,把握“精准”要义,下足“绣花”功夫,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人民团结一心,乘风破浪,坚定信心,奏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强音。

齐心攻坚,汇聚脱贫攻坚澎湃合力

微信图片_20210126093936.jpg

靖州2020年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会议。 资料图

“悠悠万事,脱贫为大。一定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钉钉子精神’,攻克一座座脱贫攻坚堡垒!一定要以‘精雕细琢出精品’的‘工匠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一定要以‘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公仆精神’,点亮贫困户追求幸福的希望之光!”这是靖州县委书记张远松在全县脱贫攻坚会上发出的铿锵号召,也是全县干群坚定的决心和信念。

微信图片_20210126092842.jpg

县委书记张远松(前排右)在太阳坪乡走访贫困户。 资料图

微信图片_20210126092906.jpg

县委副书记、县长田连钊(前排左)在坳上镇戈盈村走访贫困户。 资料图

为形成上下贯通、整体联动的攻坚合力,靖州统筹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探索创新了“四支队伍”集村部工作法,在村设立前线指挥部,成立联合党支部,由联村牵头帮扶单位一把手任联合党支部书记,负责组织联村帮扶单位干部、驻村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四支队伍”到村集中办公。

微信图片_20210126092914.jpg

“哑巴豆腐”大名气。 资料图

平茶镇小岔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陆亮平有语言障碍,妻子视力残疾,曾经穷困潦倒。“四支队伍”多次上门,鼓励他搞豆腐加工小作坊,请技术员上门给他传授制作技艺,又帮忙置办三轮车、申请经营许可证和卫生许可证。“哑巴豆腐”的名气在当地越来越大,自2018年起陆亮平家人均年收入达9000元。

微信图片_20210126092922.jpg

杨政宏老人向“四支队伍”竖起大拇指。   资料图

年近七旬的杨政宏,是位聋哑人,也是村里的五保户。在走访中,“四支队伍”发现老人家里的电路出现了故障,老人自己又无法修理,当即明确了问题解决办法。第二天,“四支队伍”再次来到杨政宏家中,帮其重装了线路,更换了灯泡,并为老人添置了新棉被和新衣服,老人脸上满是欣喜与感激。

脚上粘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全县共派出125支驻村帮扶工作队,3415名干部结对帮扶,开展排忧解难济困、入户政策宣讲,制定“一户一策”脱贫规划。“四支队伍”一次次的走访帮扶打通了宣传、教育、服务、凝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贫困群众的心暖了、情近了,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了。当前,按照县委、县政府擘画的蓝图与精准路径,全县上下勠力同心、全力以赴,汇聚起了最澎湃的脱贫攻坚合力。

精准施策,全力造血拔穷根稳成效

立冬过后,渠阳镇的乡间山林已褪去了缤纷的颜色,但境内的五老峰种养专业合作社千亩杨梅种植基地仍郁郁葱葱,焕发出勃勃生机。基地内,十几名工人正忙着对杨梅林进行冬季修剪、除草、清园。杨保佑是合作社社员之一,也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合作社做事有2000元一个月,事情又轻松,能照顾到我的两个孩子,又能给我丈夫分担点压力。现在我已经很满足了。”正在除草的杨保佑一边干活一边开心地说。

微信图片_20210126092935.jpg

驻村第一书记吴海安指导彭作勤(左一)发展辣椒产业。 资料图

彭作勤是渠阳镇春阳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他瞄准了辣椒种植,在驻村第一书记吴海安的帮扶下发展起了辣椒产业。吴海安为彭作勤争取到政府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帮助彭作勤全力发展辣椒产业。2020年,彭作勤纯收入达10余万元。

杨保佑、彭作勤的故事,只是靖州发展产业扶贫的一个缩影。靖州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脱贫的长久之计和根本之策。根据“四跟四走”的产业发展思路,按照“政府搭建园区平台、园区培育龙头企业、企业链接基地农户”的方式,形成了“一颗杨梅、一窖茯苓、一个核桃、一根竹子、一头生猪、一粒种子”“六个一”特色产业扶贫机制,实现了“村村有扶贫产业,户户有产业帮扶”。

微信图片_20210126092945.jpg

“一颗杨梅、一窖茯苓、一个核桃、一根竹子、一头生猪、一粒种子”。  资料图

目前,杨梅产业覆盖8个乡镇22个村,带动贫困人口1.5万人,年人均增收3200元;茯苓产业规模达350万窖,年集散7.8万吨,带动贫困人口2300户8200人,年人均增收3000元;山核桃产业覆盖7个乡镇31个村,带动贫困人口3086户12433人,年人均增收1300元;种植楠竹15.83万亩,引进康尔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流转林地3万亩,带动贫困人口2100户7600人,年人均增收600元;建成5个标准化制种基地,制种总面积达5万亩,带动贫困人口431户1558人,年人均增收2600元。一串串产业发展的真实数据,奏响了精准扶贫最强音,也让越来越多贫困群众搭乘扶贫产业“专列”,驶向小康梦想。

“志”“智”双扶,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靖州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从激发脱贫意愿、增强脱贫信心、焕发新风正气等方面入手,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强化宣传教育,增强贫困群众底气、激发贫困群众志气。特别是广大帮扶干部,积极融入贫困群众之中,通过心贴心的服务,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同时把信心和志气送到贫困群众心坎上,引导他们铆足精气神,立志拔穷根。

“以前总觉得脱贫遥遥无期,没有信心,多亏了驻村第一书记的不断鼓励和关心,支持我发展苗木种植和养猪产业。”2020年12月30日,甘棠镇高峰村易地扶贫搬迁户张书友正在杨梅苗基地干活,张书友原来居住的高峰村是一个偏远山区,耕地面积少,夫妇俩没有资金和技术,仅靠几亩薄田收入微薄。

2016年,他们家成为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户,搬迁到了甘棠集镇集中易地搬迁房。扶贫帮扶责任人和镇村两级干部帮助下,张书友搞起了苗木种植,并为他请来技术员手把手教授技术,还帮他解决了种植的田地和道路问题,联系落实了扶贫产业小额信贷5万元。2018年,他又和三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承包下靖州县温氏联村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养殖小区。由于管理得当,加上温氏集团提供的技术指导与支持,养殖小区收入可观。

“2020年,我种植杨梅幼苗2亩,亩产有2万余株,承包的养殖小区,一年出栏猪有4800头,是个丰收年。”张书友说。

“十三五”期间,靖州整合扶贫专项资金240万元、涉农资金440万元,扶持搬迁户发展杨梅、畜牧、烟叶等特色种养业产业增收,或通过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就业、资产入股合作社、发展庭院经济、提供公益性岗位、技能培训转移就业等方式,实现易地搬迁户增收脱贫,使全县644户2817人后续帮扶措施100%覆盖,2019年易迁户脱贫率达到100%。靖州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644户、2817人。现已全部搬迁入住,后续发展稳定,搬迁群众满意,圆满完成了国家、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微信图片_20210126092956.jpg

“产业丰收、搬进新房、生活便利”,大家笑得很开心。  资料图

五载勤耕耘,今朝硕果丰。五年来,全县累计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退出8715户32978人,贫困发生率由20.45%下降为0;累计出列贫困村60个,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全面达标;2020年预计全面小康实现程度98.79%,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16年的68.75亿元预计增加到2020年的86.75亿元,预计年均增长7%。2018年圆满实现整县脱贫摘帽,2018-2019年连续两年在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获得“好”等次。

乘风破浪,决胜在即。越到关键期,越要加油干。当前,全县上下正齐心协力、奋力冲刺,聚势攻下最后的贫困堡垒,拓展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攻坚乡村振兴,朝着全面小康的目标前进。(靖州站记者 刘媛)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