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气息丨浏阳六旬大爷自制板凳 以水为墨 以地为纸书写大字

2021-09-01 16:36:08 红网
作者:吴思静 张玲 彭红霞 编辑:张皎
字号:

09版老友记-2.jpg

步行街街头,龙平波拿着一柄海绵笔,在地上练习书法。记者彭红霞

红网时刻9月1日讯(剪辑 吴思静 浏阳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玲 彭红霞)手执一柄海绵笔,沿街在地上练习书法,这是近几年来在街头掀起的一股潮流,很多书法爱好者都喜欢用这种方式写字会友,以水为墨,以地为纸,不仅方便,还绿色环保。

8月26日一早,步行街街头已经热闹起来了,只见一位老人正聚精会神地写着大字,但有意思的是,他和别人有点不一样,他是坐着写字,等一行写完了,用脚一蹬,整个人就像坐着溜溜板一样滑行起来,又接着写第二行——秘密就在一个小板凳上。

巧思

自制小板凳,溜着写大字

老人叫龙平波,1953年出生,今年68岁,老家在沙市镇,如今住在淮川街道西正社区农械厂小区。每天一早,他都会带着“书法工具包”前往才常广场,工具包内有毛笔、海绵笔、小水桶、小板凳,最特别的就是这个小板凳,这是他自制的。

“我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打造的。”龙平波介绍,他父母都是老师,家庭文化气息浓厚,自己读小学时就喜欢写大字,积累了一些基础,退休后又爱上了书法,多年来一直在坚持练习书法。地面书法流行起来时,他也跟着潮流走,经常一手拎着小水桶一手拿着海绵笔,在街头边走边写,结交了很多朋友。站着写久了,他萌生了一个想法——站着写多累,为什么不干脆坐着写?

小板凳随处都买得到,三脚的、四方的、折叠的,可这些都不合龙平波的意。他需要的是贴着地面、坐垫厚实、轻巧的小板凳,干脆自己打造一款吧!龙平波捡来几块废弃的木板,拆掉自家不用的沙发垫,再买来4个滚轮,在家捣鼓了两天,就做出了一款他心仪的、适合他练习地面书法的小板凳。

“你看这凳面布,还是他剪了自己的牛仔裤包的呢!”龙平波的妻子张春霞笑着说。这款小板凳只有十几厘米高,海绵厚实,坐久了也不会不舒服;4个滑轮受力均衡,人坐在上面溜着走不用担心摔倒;板凳还很轻巧,为了方便携带,龙平波在木板上加装了一个把手。8月26日,处暑过后,早晚的天气都很凉快,步行街上有不少晨练的人。龙平波拿出大号毛笔,蘸上水,一屁股坐在小板凳上,开始笔走龙蛇了。他写的是楷书,临摹的是颜体,很快就吸引了路人的围观。最有趣的是,他写完一行后右腿一用力,就溜着小板凳滑行继续书写另一行了,大家也是边看边乐。

“特别敬佩他!”一名练习太极拳的老人说,自己常年在才常广场上锻炼,虽然不知道龙平波的名字,但经常看见他在步行街练习大字,对他那套自制的工具也是印象深刻,“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有这种奇思妙想吧!”

点赞

重拾老技艺,丰富新生活

海绵笔写久了,换个毛笔写,站着写久了,坐着写。龙平波对生活的热爱,不仅仅体现在书法上,他还会制作专门钓鱼的工具,送给爱好钓鱼的朋友,他还爱养花,热心培植扦插,打造了很多小盆花,送给亲戚朋友。

走进龙平波的家,屋内一阵香气飘来,只见阳台上鲜花绽放,三角梅簇拥,月季盛开,茉莉含苞待放,蟹爪兰亭亭玉立……生机勃勃的气息扑面而来。

“我会做的东西很多,一般的小工具都难不倒我。”龙平波说,他以前是知青,在农村学了许多手艺,师从铁匠、木工、瓦匠等,他还自学了水电、维修、焊接等。年轻时,他就是靠这些手艺吃饭、养家,那些陪他走过艰苦岁月的扳手、锯子、虎钳等工具沉淀着他的情怀,一直保存在阳台上。老手艺他也没有丢,退休后经常做些小板凳、小工具、小木盆等,精致又实用。

“我们这代人吃过不少苦,所以对如今的生活特别知足感恩。”龙平波感叹。1984年,他回到浏阳城,在农械厂当维修人员、仓库管理人员。后来企业改制,他又下岗了,于是自谋生路,到基建工地上做管理。他一天24小时在工地上,白天监工,晚上接收材料,他的辛苦家人都看在眼里,知道他有多么兢兢业业,为社会服务,为家庭付出。

退休后,龙平波放下了家庭重担,不用操心子女了,国家还出台了许多医疗政策、养老政策,让他十分感恩。晚年的他爱上了钓鱼、书法、种花,虽然是平常的生活,他却感到十分幸福快乐。拿出自己的书法作品,“家”“永”“安”是他最常练习的字,也是他人生的追求。他常常教育子女:要热爱生活、正直做人,如今祖国繁荣昌盛了,大家小家才平安喜乐了,定要感恩珍惜!

来源:红网

编辑:张皎

下载时刻客户端浏览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