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国务院发布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长沙经开区区块的“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市场化升级新模式”成为此次24个改革试点经验之一,成为湖南自贸试验区获批三年来首个被国务院要求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
11日,记者采访了长沙经开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企业改革项目负责人,了解这项改革经验的探索和形成过程,以及这项改革经验在长沙经开区企业和产业中产生的剧烈“化学反应”。
探索
打造全省首个“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
“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市场化升级新模式”,简而言之就是产业数字化的“星沙模式”,用长沙经开区自己的话来说,是“数实融合”。
“2020年3月,园区就开始探索以5G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融合应用。”长沙经开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回忆说,2019年是5G元年,但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是在2020年。当时,长沙经开区建区高质量发展驱使着传统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而从企业角度来看,不少企业面临不敢转、不会转、资源少和管理难四大难题。
2020年,长沙经开区出台“5G+工业互联网”应用指南,提出投入2亿元以上,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标杆项目。
这一年,长沙经开区做了两件事:一是与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积极合作,大力推进5G宏基站和企业微基站建设,实现5G网络全覆盖。二是打造一批“5G+工业互联网”标杆应用场景,选取了铁建重工、三一集团、博世长沙、山河智能、延峰汽车和湘江电缆6家企业打造“5G+工业互联网”标杆应用场景,以点带面推广。
当年7月,长沙经开区被省工信厅批复同意设立湖南省“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长沙星沙),这是我省首个“5G+工业互联网”先导区。
这便是“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市场化升级新模式”的雏形。
深化
创新导入“揭榜挂帅”机制解决四大难题
2021年,长沙经开区打造了从中长期发展规划到具体落地细则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体系化推进政策,在全国创造性地将“揭榜挂帅”机制运用至数字化技改,给予揭榜单位最高800万元支持。
“揭榜挂帅”机制的融入,彻底解决了企业的四大难题:园区通过与企业签订创新协议,让政府与企业构建“创新合伙人”关系,通过合同具化指标,明确在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超前支持,降低企业智能化转型成本;针对企业“不会转”的问题,制定揭榜挂帅场景化技术指南,将年度推进方向具化到具体场景中,让企业“看得懂、做得好、学得会”。
当前,长沙经开区已连续三年发布“揭榜挂帅”指南,目前已成功揭榜6个、实施中8个。
目前,长沙经开区共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领域示范企业(含平台、工程、项目、竞赛)国家级41个、省级297个、市级智能制造试点企业193家,质量、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成效
企业揭榜带动数字化面状升级
天河国云是长沙经开区2021年首批揭榜的企业之一,其承担的基于区块链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供应链协同管理平台项目,如今已应用到省内外近20家企业,包括铁建重工、天盾重工、镭目科技等六七家园内企业。11日,天河国云董事长兼CEO谭林向记者介绍。
“以前,我们在区块链领域打造了‘屠龙刀’,但龙在哪里,我们很困惑。”谭林笑着说,园区的揭榜挂帅让他们找到了“龙”。在实施这个项目时,天河国云主要探索和解决了主机企业供应链可信管理和金融、安全可追溯协同设计以及质量存证与溯源问题。
他举了一个例子,以前铁建重工设计一台盾构机,从零部件到整机的设计图纸有上万份,但由于知识产权问题,担心遗失和泄漏;利用区块链技术对设计图纸进行上链加密,则真正实现图纸全生命周期的安全可控可溯源。
铁建重工也是首批揭榜企业之一,承担的项目是为基于数字孪生打造地下工程装备全生命周期闭环创新应用。在铁建重工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设计院院长肖正航看来,由于地质复杂,地下装备面临着难以开展性能预测和施工风险预防困难等问题。实现这一重大技术攻关,铁建重工要解决三大难题:一是怎么把装备数字模型建起来,二是数字模型如何实时“孪生”,三是如何让模型预测更准确。
“地下装备要在虚拟空间中完成1比1仿真,构建‘孪生体’,无论是设备状态、开挖动作和风险预估都要实时无延误。”肖正航介绍,人工智能算法模型不断迭代,如今已做到毫秒级响应,可以实现装备运行模拟、运维决策、健康预测和迭代优化。
数字孪生在西延高铁、广州地铁14号线等重大工程上开展验证,显著降低了现场施工风险,提高了施工效率。目前,铁建重工地下工程装备数字孪生系统已向掘进机、钻爆法装备和煤矿装备领域延伸,广泛应用于国内外铁路、公路、矿山、水利等隧道工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