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于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不断增强紧迫感和政治自觉,突出思想政治引领,进一步树牢正确政绩观,在工作中杜绝“假”“大”“空”,为基层减负。
切忌弄虚作“假”,确保工作真实性。基层工作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紧密,任何惠民利民的政策,最终都需要靠基层来落实落地。一些地方和部门以文字、数据材料的多寡和照片的数量来作为衡量工作的唯一标准,这无异于“舍本逐末”,加重基层的工作负担,导致基层单位疲于应付,花大量时间精力“过度留痕”,最终只会留下一堆华而不实的文章、毫无实际的数据和堆叠如山的材料,而基层的群众确没有得到一点实惠。只有探清基层实际,以人民群众需求需要为导向,对标对表进行合理安排,扎扎实实干,才能让人民群众真真正正享受到政策的红利和实惠。
切忌妄自尊“大”,注重工作可行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众多工作的落实都压在了基层,因而上级的安排部署就显得尤为重要。合理的安排,能推动基层按部就班地进行,工作就会有条不紊;但若是好高骛远,好大喜功,制定不符合实际情况且脱离实际的目标任务,就会导致“揠苗助长”。上级领导“瞎指挥”,基层干部“瞎忙活”,总以为是“愚公移山”,实则是“空中楼阁”,最终基层干部像个“陀螺”一般不停运转,却没有伴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质量的提升。因此,我们的决策者在制定政策时,要多走一走、多看一看、多听一听、多想一想,结合当地经济、环境、人文等实际情况制定工作目标计划,而不是一味照搬其他的经验做法,让基层工作切实可行,让基层干部的“劲”使对方向,不白白浪费力气。
切忌徒托“空”言,突出工作实效性。基层工作不是走走过场、喊喊口号、拉拉横幅,而是要实打实地探下身子、撸起袖子、迈开步子。大兴调研之风,这本是了解基层、倾听群众、解决问题的好时机,但若只是为了应付工作,走马观花式地按照既定路线在调研地“打卡”,那么这场“作秀”不仅会徒增基层工作量,还会引起群众反感,有失政府公信力。开展调查研究,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在细节中寻找差异,谨防“万千山水一个景”,让调研“调有所指、研有所获”,真正推动基层工作提质增效,才能让广大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发挥更多干事创业潜能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