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8月2日讯(记者 陈彦兵 通讯员 田思 邹丽娟)“我嫁女儿不要聘礼,希望他们勤俭过日子。”前不久,在湘西州吉首市己略乡红坪村,龙金星嫁女儿不收彩礼,只办了简单几桌饭,用来招待男方接亲人员,传为美谈。
今年以来,吉首市己略乡把推进移风易俗作为深化清廉乡村建设的有力抓手,积极制订“文明公约”,引领群众破除婚丧陋习,倡导文明新风,逐步形成向上向善的社会新风气、新风尚,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
广集村情民意,下好移风易俗“先手棋”
“阿伯,最近我们在开展彩礼、办酒、人情礼金相关意见收集,想听听您的建议。”近日,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时了解群众意见。
该乡立足实际,采取座谈调研、网络问卷、入户访问等形式。逐村召开群众大会,把移风易俗工作讲清楚、说明白,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累计发放有效问卷262份,调研对象覆盖18岁以上各年龄段人群,从彩礼金额、酒席种类、酒席规模、人情礼金、办酒时间等方面,详细了解村民关于红白喜事操办的意见建议,为文明公约的制定厚植民意基础,让公约的内容和标准有据可依。
坚持群众自治,打好文明乡风“组合拳”
己略乡文明公约一经微信朋友圈发出便瞬间引起热议,红事“221”白事“233”的标准得到大众广泛支持,即婚事随礼不超过200元,酒席不超过20桌,彩礼不超过10万元;丧事随礼不超过200元,酒席每桌不超过300元,治丧时间不超过3天。
按照依法依规、群众自愿、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己略乡把移风易俗作为重点列入村规民约,将各村乡贤族老、村干部推选为理事会成员,成立村红白理事会并制定制度、负责监管,细化红白事操办规模和时限、待客范围、席面标准、用车数量等。让村民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设置移风易俗“红黑榜”,突出正向激励和反向警示作用,同时,紧抓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等“关键少数”,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一律报备,实行信息公开制,树立标杆,对不按文明公约操办酒席、收受彩礼的进行黑榜通报,并取消其文明家庭、先进事项等评选资格;对带头执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上红榜表扬。
加大宣传引导,引领清廉乡村“新风尚”
“这个举措好,今后亲戚朋友之间在人情往来增进感情的时候,没那么重的经济负担了。”在看到己略乡红白喜事文明公约初稿出炉后,联林村村民吴成英说。
为促进文明公约更加符合群众意愿,各村召开群众大会,让群众主动参与文明公约修订,鼓励广大群众从“台下看戏”到“台上唱戏”,畅所欲言,不断提升村民的主体意识。
在文明公约正式出台后,采取“线上+线下”同频宣传,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平台,宣传红白喜事文明公约相关标准和要求,大力营造文明乡风的舆论氛围;在村部宣传栏和各自然寨重点位置张贴宣传公告40余处,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利用村LED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设“移风易俗大讲堂”,结合村民代表会议等开展宣讲活动,引导群众树立新型婚俗观和丧葬观。
“下一步我们要求各村将文明公约、家规家训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做好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工作。让崇尚廉洁、移风易俗、新风正气的理念潜移默化深入群众心中,持续推动清廉乡村建设走深走实,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廉’动力。”吉首市己略乡相关负责人称。
来源:红网
作者:陈彦兵 田思 邹丽娟
编辑:王津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