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金东 通讯员 石夏碧 周伟霞 怀化报道
一事一案总关情,一丝一线皆民生。
每月三五百的抚养费、一年一两千的物业费....标的额小、案情简单的“小案件”看似简单,对于涉案当事人来说却是天大的事,案件背后关系到一个或数个家庭幸福,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
怀化市鹤城区法院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深入践行司法为民理念,坚持“小案不小办”宗旨,用心用情审理好每个“小案”、办理好每件“小事”,把“小案”办出好效果,让“小事”服务大民生。
小案件,彰显为民情怀
作为基层法院,鹤城区法院每年受理了大量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小案件”。小案不小办,是鹤城区法院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办理好每一起涉民生案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当事人向鹤城区法院院长周成(右二)送来锦旗致谢。
2023年4月23日21时许,先天智力障碍的吴某某在过斑马线时不幸发生交通事故,造成十级伤残。经认定,肇事司机杨某负事故全部责任。
吴某某的父亲多年前因车祸去世,母亲存在智力问题生活无法自理,吴某某由外婆拉扯大。如今吴某某突遭横祸,照顾卧病在床的外公和智力障碍的母亲全部重任都落在了现年84岁的外婆雷某某身上,一时间家中几乎陷入了绝境。
作为长期帮扶吴某某的爱心人士,省人大代表杨琪铭在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看望、陪同缴费。吴某某住院治疗近两个月,期间共花费近11万元,除保险公司支付了18000元外,家庭十分困难的肇事司机杨某四处借款也仅赔付了4735元。为维护自身权益,吴某某将保险公司和杨某诉至法院。
承办法官经过对案件的了解,发现被告虽有赔偿意愿但确实没有能力,法院判决后保险公司相应赔偿已经给付到位,但对于吴某某和这个困难家庭来说也是杯水车薪。于是决定帮他寻求司法救济。在鹤城区人民法院党组的积极推动下,为吴某某申请到了5万元的司法救助金,杨琪铭代表也积极发动公交公司为吴某某募捐了1.5万元。
感受到司法温暖,80多岁的雷婆婆在杨琪铭代表的陪同下来到法院,感激地为承办法官献上锦旗,还写了一封感谢信向法官致谢。
诉讼无声,司法有爱。鹤城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关心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诉求和需求,做到用“法”安民心,用“情”办民事,让公平正义的成果惠及每一位当事人,切实为社会弱势群体撑起法治“保护伞”。
小案件,擦亮公益底色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
2021年9月,被告人杨某在鹤城区某包点坊经营早餐店期间,在制作的油条中超量添加双效泡打粉并出售给他人食用。市场监管部门在抽样检查中发现,被告人杨某制作的油条样品中金属铝的残留量为592mg/kg,严重超过了GB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的油炸面制品铝残留量≦100mg/kg的标准。
鹤城区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同年6月,鹤城区法院依法组成了由党组书记、院长周成担任审判长的7人合议庭,依法公开审理了此案。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杨某违反规定超量使用添加剂,致使食品中铝残留严重超过国家准许标准,足以造成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其行为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同时,被告人杨某的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损害社会公众利益,依法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遂判处被告人杨某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支付惩罚性赔偿金1000元,且在市级以上媒体公开致歉。
“舌尖上的安全”关系千家万户,关系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鹤城区法院着眼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用药安全,发挥审判职能用心用情用力消除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切实守护好百姓“菜篮子”“米袋子”“药箱子”。
小案件,折射营商环境
“第一笔货款已经到账,感谢法官的悉心调解,让我们公司免遭损失。”在鹤城区法院,怀化市某工贸公司法人握着法官的手连连道谢。
原告怀化市某工贸公司与被告江苏某建设公司买卖合同纠纷一案,因被告拖欠原告钢材货款1845288.5元及违约金而诉至法院。
双方自2018年开始合作,至2023年进行结算。因被告将案涉钢材用于其他项目建设, 受各种因素影响,该项目拖欠被告公司工程款,导致被告无法按时支付原告货款。
当事双方达成和解。
案件受理后,被告对货款金额无异议,但对付款时间和较大金额的违约金表明了公司的困难。由于被告的账户被冻结,企业甚至连支付款项都有困难。为尽快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承办法官从合作共赢上积极组织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了分两期支付的协议。被告为表诚意在调解当天给原告支付了80万元,原告也表示理解主动放弃了违约金,并递交了解除冻结被告账户的申请。为缓解被告公司冻结账户造成的不便,承办法官当天作出了解除保全裁定。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是鹤城区法院让市场主体“活”起来,让市场环境“优”起来、以公正高效的司法为营商环境保驾护航的生动缩影。鹤城区法院坚持问题导向,在护航经济发展上体现司法作为,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擦亮营商环境司法品牌,维护了广大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小案件,推动基层治理
物业收费合不合理、业委会工作怎样监督、公共收益如何分配……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小区数量迅猛增长,业主与物业之间、业主与业委会之间的各类琐事常常因未及时得到处理而引发矛盾升级,不仅影响了业主的入住体验,也给安定和谐的基层社会治理埋下了隐患。
某小区业委会因成立之初,各方面工作经验欠缺,导致出现问题未能及时与业主进行有效沟通。业主杨某某、黄某某在监督业委会开展工作时,误以为业委会损害了全体业主的利益,因此在业主微信群发表了一些偏激过火的言论,给业委会相关成员造成了负面影响,业委会遂将二位业主诉至法院。
同住一小区,抬头不见低头见,事情本不大,法院直接判决虽然能够快速解决问题,但不利于双方之间矛盾的化解。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承办法官多次组织双方调解,耐心教育业主微信群属于公共场所,虽有言论自由,但自由应有“度”,不能随意发表污蔑他人的言论等损害他人正当权利,同时也积极督促业委会切实担负起职责,做好业主工作,提升服务质量。经过真诚沟通,最终双方握手言和,纷纷表示歉意。
为推进物业服务纠纷源头治理,鹤城区法院坚持抓前端治未病理念,针对审判实践中发现的收费标准不统一等有关物业服务问题发出司法建议,积极助推物业分级收费制度建立和完善,有效促进物业公司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居民居住体验感和幸福感。
小案件连着大民生,小案件展现大作为。鹤城区法院通过办理一起起小案件,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司法为民情怀,传递了司法服务温度。
来源:红网
作者:张 金 东 石夏碧 周伟霞
编辑:杨伶霞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