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化中国行丨乾州古城:保护与开发并重 延续历史文脉

来源:红网 作者:向力 编辑:杨姝 2024-05-15 16:45:4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向力 湘西吉首报道

“乾州,十里金盆,四面环山,二水萦绕,三陆横陈,状如乾卦,故名乾州。明嘉靖、筑边墙,清嘉庆、建石城。扼永绥关隘,踞镇竿门户,控川黔咽喉,兵家必争地。”在《乾州赋》中,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乾州古城的地形和由来。

微信图片_20240516102911.marked.jpg

乾城将军开门迎宾。来源:乾州古城景区

吉首市乾州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古城内现有挂牌保护历史建筑及特色民居52栋,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乾州文庙,省级文保单位3处罗荣光故居、杨岳斌故居、九福堂。

近年来,乾州古城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聚焦文旅需求,大力发展夜经济,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国家4A级景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节假日人气爆棚。

微改造更新老街区,承载历史

凤凰的兵,乾州的城。曾经,乾州是吉首的古县城,是明清时期的坚固要塞、南长城的大本营,也是与凤凰齐名的双子城。

相比起凤凰古城的繁华,古城核心区面积仅为0.47平方公里的乾州古城更加宁静祥和。三五好友坐在风雨桥上下棋,妇孺在万溶江老码头旁捣衣,老人们摇着蒲扇排坐在家门口里谈天说地,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图片19.marked.jpg

市民穿过古城街巷。

城内灰墙黛瓦、雕花窗棂、飞檐翘角,斑驳的青石板路被游人来回的脚底磨得发亮。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古朴典雅的气息,每一块石板、每一座宅院仿佛都在诉说着古城的故事和历史。

这座古城有许多值得游览的景点,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胡家塘、罗荣光故居及文庙。

图片20.marked.jpg

初夏的胡家塘。摄影 向松

从古城北门楼进入,穿过一条幽静的小巷,便到了胡家塘。池塘中,有一座小石拱桥将大、小池塘串起,小塘旁还有古井、垂柳点缀。初夏时节,一片片大大小小的浮叶正在萌发,在为后面的荷叶探知气温和生长环境。

庄氏家族为纪念任过漆园吏的先祖庄子修的望重漆园、庄仲熙为继承父亲爱兰之意建的继兰楼、著名金石书法家杨味蔬先生故居“峙庐”、湘军名将杨岳斌、民族英雄罗荣光、画马“四杰”之一张一尊故居……一批明清时代的古建筑团团簇簇围绕着荷塘,百年传承至今的人文气息无处不在。

图片21.marked.jpg

罗荣光故居。

其中,民族英雄罗荣光故居还进行布展升级,新增加了声、光、电、动和场景等新的陈展形式和大批实物、文献资料,展厅让人耳目一新。

正如沈从文在他的《记乾城》中的描述:“乾城虽不大,小小石头城却很整齐干净,且出了几个近三十年来历史上有名姓的人物。”

文化底蕴与烟火气并存,更加热闹

“我用手机拍了好多视频和照片,这里建筑都是古色古香的,兵城文化浓厚,回去准备分享给朋友们。”五一小长假期间,观看完非遗展演的广州游客李湘杭兴奋不已。

微信图片_20240516102520.marked.jpg

乾州古城夜景。

每到夜幕降临、灯光开启,乾州古城就像市民的后花园,无需门票,市民游客们可以自由地穿梭于古城的每个角落。

节假日,湘西乾城非遗秀、湘西苗族民歌展示、苗族调年舞展示展演、花灯狮舞巡游、国潮花灯展、将军巡城等情景演绎,让人目不暇接。

“通过对乾州古城历史街区1000多栋古民居、老建筑进行微改造,保存了原有的古城格局与街巷体系,保留了城市历史文化记忆。”乾州古城旅游公司副总经理向乾告诉记者,从2022年秋天起,第一次常态化呈现出“游人如织、摩肩接踵”的场景,今年“五一”乾州古城接待游客达 10.6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601万元。

图片23.marked.jpg

半亩方塘艺术空间举行朗读音乐会。摄影 湘西梅子

古城的文化气息也一日日地增长,为湘西文史书店、半亩方塘艺术空间等文艺地标提供了文化阵地,各种文化沙龙一个接一个,还有声声悦耳的诗歌朗诵声,丝竹绕梁的古琴音。苗族挑花展示馆(春海挑花)、叶氏土家织锦、湘西民间土陶艺术馆、湘西苗画体验馆、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展示馆等文化展示空间依托厚重的古城历史文化,吸引八方游客体验、购买非遗文创产品。

如今,沿着万溶江河岸两侧漫步,青砖黛瓦的传统建筑被金色灯光环绕,灯火醉人;身着一袭汉服、登城楼、游万溶江,一秒入画;乾州古城商户总数达410家,文化类商户数量占比超65%,夜晚的乾州古城可品茗、可尝美食、可小酌,更加热闹了。

来源:红网

作者:向力

编辑:杨姝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nograb/646849/59/1390268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