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湖南向上·益阳篇
相关链接:胡忠雄:老百姓关心的问题是我们发力的方向
政务之变:行政审批“大瘦身” 益阳百姓乐享改革红利
民生之变:土地流转富了口袋 大病保险轻了负担
未来之变: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打造“千亿百亿工程”
红观益阳:城市发展也讲究“木桶理论”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黎鑫 益阳报道
“十二五”收官在即,细算这五年间的“账本”,你会发现,益阳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也越来越高。让我们一起回顾“十二五”期间益阳的主要成就数据。
一、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15年,益阳市预计实现生产总值1353亿元,相较2010年712亿元的生产总值,增长了641亿元,年均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5亿元,年均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超千亿,五年累计完成4516亿元,年均增长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4亿元,年均增长14.3%。此外,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获批实施,益阳首次全域纳入国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益阳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二、产业结构合理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22.8∶40.5∶36.7调整为18.3∶42.4∶39.3,二、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新型工业发展迅速,2015年,预计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554亿元,相比2010年227亿元,增长327亿元,年均增长13.6%,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保持稳定。粮食、蔬菜、畜禽等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8.5%。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分别发展到2509家、2642家和349家。现代农业改革试验获省政府批复,为全省唯一。
三、基础建设加快推进。在交通建设方面,石长铁路复线基本完工;长益、益常高速公路提质改造完成;南益、常安、安邵、马安、益马、G319益阳南线等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在建里程368.9公里。改扩建和新建干线公路368.5公里,建设农村公路2040公里,建成汽车站7个、千吨级码头1个。水利基础设施继续完善,加固防洪大堤337公里,除险加固小型水库510座。城镇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所有县以上城镇均建成垃圾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厂,完成污水、供水、供气管网建设614.7公里。2015年,还成功创建“全国卫生城市”。
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清理后保留的行政许可和管理项目共134项。政府机构、商事制度、投融资、财税体制、土地流转等改革取得重大进展。113家市属国企改制工作全面完成。经济外向度日益提升,2015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40亿元,相比2010年的200亿元增长240亿元,年均增长15.2%。累计引进市域外资金1761.9亿元,形成固定资产投资1408.9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6.4亿美元,相较2010年3.76亿美元增长2.64亿美元,年均增长11.6%,累计新增外贸破零企业30家。
五、生态建设切实加强。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20%以上,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排放量相较2010年,分别下降7.82%、8.74%、22.21%、18%。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2%以上,日污水处理能力达25.5万吨。小城镇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60%。农村清洁工程深入推进,“两河”(兰溪河、志溪河)治理全面启动。稳步推进国家生态市创建,完成各类重点工程造林52.25万亩。
六、社会民生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2015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达16700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09元,相较2010年增长711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12元,相较2010年增长6795元。
全市累计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13.65万套,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750处,315.5万农村人口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引进19.6亿元社会资金进入医疗卫生领,建设32家民营医院。医疗改革稳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和县级公立医院实现药品零差利销售。教育均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建设560所合格学校、623所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标准校车覆盖70%以上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推动养老服务,完成450个农村幸福院项目建设,新建民办养老机构30家。城市、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330元/月、165元/月。成功创建首批“省级创业型城市”,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7.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到120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8.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