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扶贫日记:看了贫困家庭的疾苦,真正懂得了“珍惜”

来源:红网 作者:陈正义 编辑:陈佳婕 2016-11-07 10:00:39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省粮食局驻村扶贫队队长 陈正义

 

  红网专题:新长征路上——红网大型网络扶贫系列活动全媒体报道

  相关链接:新晃老黄冲村:扶贫抓住“牛鼻子” 核心带动多管齐下
       扶“志”又扶“智” 老黄冲三名村民勇敢变“心”
       投入67万元整治 老黄冲溪让人放心了

  评论:老黄冲村扶贫打好“志”“智”两张牌

  驻村工作日志

  初识老黄冲

  2015年4月25日 周六 多云转晴

  自4月8日正式下队驻村以来,通过半个月的入户走访调查,我和曙光同志深深感到,这个看起来山清水秀的小山村,至今还生活着相当一部分因贫困而十分可怜的村民,单身汉、残疾人、五保户等困难群众每个团寨随处可见,父子光棍、兄弟单身不在少数,“养牛为耕田,养猪为过年,养鸡养鸭换几个油盐钱”,这是老黄冲村的传统民谣,同时也是这里人民生活现状的一个真实写照。

  老黄冲穷,穷就穷在:一是地处湘黔边界的大山沟,村内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村里没有主导产业,没有集体经济,土地全是“鸡窝地、巴掌田”。二是村里人才严重匮乏,剩下了一支“386199部队”。村里没有卫生室,没有学校,教育、医疗、卫生水平严重落后,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2014年底全村共出了6名大学生。三是因病因灾丧失劳动力致贫较多。姚茂德兄弟、姚兵、袁波、吴敬标等残疾青壮年的因残致贫原因,空怕不能只归咎于意外。四是村集体和家庭负债较多。通过工作队近半月时间的调查摸底,一组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悲凉不已。老黄冲村辖10个村民小组,182户,721人。有贫困户34户143人;低保户31户40人;残疾人22人;五保户10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550元,村里没有结过婚的光棍汉就有36人,还有因老婆离异、死亡、和离家出走的单身近30人。走进每一个寨子,看到这些老、弱、病、残的人们住着低矮、潮湿的木房子,吃着咸菜过着原始的生活,回到村部想起他们,泪水情不自禁的在眼睛里打转,贫困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苦啊!

  贫穷的老黄冲,也有很多当今世界渐渐失去的财富。老黄冲村的生态环境很好,森林覆盖面积达80%,水资源非常丰富,山间溪流河道密布,村内到处都有泉眼流出清澈甘甜的泉水。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哗,没有工厂、没有烟囱,这里的人们每天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喝着天然的山泉水,吃着自己种的粮食和果蔬。男人们放牛、耕田、砍柴,喝着自酿的侗藏米酒是那么的惬意;女人们采茶、编织、种菜,节日来临时穿上民族服装唱着山歌,跳着侗舞是那么的风情。村里这一派原生态的景象和我们这些喝着自来水、被钢筋水泥包裹着和生活在雾霾、噪音之中的城里人相比是不是很富有呢?

  如何帮助老黄冲村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尽快改变贫穷的面貌,是摆在我们工作队面前最重要的任务和责任!

  驻村日志

  一个苦难的家庭

  2015年7月15日 周三 晴

  今天把杨国珍送上火车去看病。回来后,坐在房间,不由得想起这家子咋个办?她这次去住院做心脏手术花销绝不是个小数目,对这个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呀!

  先说说这家3口人,男主人袁国华,51岁,老实憨厚,个子不高,皮肤黝黑,从他满脸皱纹中就能看出他经历的沧桑和疾苦。女主人杨国珍,48岁,体弱多病,常年在家照顾一个生活不能自理坐着轮椅的残疾弱智儿子。第一次来到他家,因房子漏雨,袁国华正在屋顶上捡瓦,女主人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一进屋我们在他家里仔细的看了一圈,石头墙、泥巴地,窗户上没有玻璃用废旧的农膜闭着,屋面漏雨房间里到处都用塑料布隔着,用硬纸板隔出的几个房间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衣物都是用纸箱纸盒装着,电饭煲是家里唯一的电器。杨国珍扶着儿子的轮椅向我们讲述了家里的情况,家中种的二亩四分地以及他和儿子2个人的低保金是他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丈夫因没有文化、没有手艺只能在村子附近干点粗重零活补贴家用。自己有风湿性心脏病不能下冷水和做重力活。家中三个人穿的衣服基本上是远房亲戚给的,她现在身上穿的衣服是当年结婚时的嫁妆已经穿了20多年。

  但是命运偏偏不眷顾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7月初杨国珍的心脏病又犯了,在镇医院住院期间,老公袁国华因为要照顾家里的残疾儿子,没有交通工具的他只能每天步行带着饭菜翻山越岭的到镇医院照顾妻子,来回三趟便是二十几公里。因镇里医院医疗条件有限,住了一个星期病情没有好转只能转到县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治疗,屋漏偏逢连夜雨,经县医院检查,她的心脏已经肿大出血,必须尽快去北京做手术,不然性命难保。医生讲做这样一个手术至少需要十几万元,当时听到消息的我们也是一声长叹,两眼泪花。经工作队和村里人的劝说,救人要紧,接近崩溃的丈夫又找上所有的亲戚朋友借了几万元,今天我们怀着怜惜和沉痛的心情把杨国珍送上了去北京的火车。除了献上一点爱心之外我们只能在家里为她祈福,愿上天能保佑她平安、顺利。

  扶贫让我锻炼了自己,洗礼了灵魂。看到了贫困家庭的疾苦,真正懂得了“珍惜”二字的含义。生活在城市中过着幸福生活的我们要怎么做呢?把握当下,感恩父母,感恩单位,好好珍惜美好的生活和健康的身体!

  驻村日志

  欣慰的一天

  2015年8月12日 周三 晴

  今天是老黄冲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最热闹的一天,因为老黄冲村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河道整治工程在驻村工作队的支持下终于开工建设了。

  上午9点,河道两边,彩旗招展,人头攒动,在一阵鞭炮声过后,挖掘机、载重车开始轰鸣起来,村里男女老少个个脸上挂满喜悦的笑容,因为这条溪流是他们的母亲河,滋养了他们的祖祖辈辈,他们都曾经在这里下河洗澡、捉鱼虾、打水仗,留下太多美好的记忆,但同样是这条河也给他们留下很多伤心和惊魂,记忆中这条河也夺取过2位村民的性命,也曾经危机四伏,泛滥成灾,损毁农田、道路,给鱼宴公路及沿线3000名村民出行、上学造成极大不便。整治河道,消除水患是这些村民多年来的梦想,曾经在上个世纪70年代,村内德高望重的老支书姚沅焕带领村民发扬农业学大寨精神,自力更生,累石筑堤,但是由于当时经济条件有限,缺乏水泥沙石,泥巴垒起来的河堤怎能抵挡住洪水冲刷?以至于目前河坝基础被洪水掏空,挡墙上千疮百孔,河道里垃圾遍布,杂草丛生,每逢汛期,都会堵塞河道,损毁良田。今天,眼看着河道整治开工,他们甭提心里有多高兴!

  河道整治工程是我们驻村以来开展的第一个影响较大的帮扶项目,得到了局党组的肯定,也得到了全体村民代表大会的一致通过。虽然没有邀请有关领导,没有举办像样的开工仪式,但是看着村民们个个兴高采烈的样子,我的心里也十分欣慰。

  驻村日志

  观念、思路、出路

  2016年6月12日 周日 晴 高温

  今天,袁国华家的危房改造主体工程就要竣工了,看着这个实际使用面积比我的住房还要舒适宽敞很多的房子,我特意向当家的女主人打听了一下,到底花了多少钱?国珍姐告诉我,除了自己亲弟弟的工钱没开以外,大概花了6万元。自己女儿赞助了点,向亲友借了点,只要危房改造政策补贴到位,应该不会差蛮多钱!从言语表情感觉得到,国珍姐眼看到要住上心仪已久的新房,心里美气得很!

  她给我说的应该是实话,我也一直想在老家给年迈的父母把房子翻修一下,好让父母安度晚年,只是心里没底。记得去年刚来走访时,国珍姐曾含着眼泪说,自己也想住新房子,这个房子不但年久失修,危在旦夕,而且阴暗潮湿,夏秋季蛇虫出没,每年都要打死10多条蛇,每天都胆战心惊怕蛇咬伤。只是自己体弱多病,仅靠老公打工赚点钱还不够自己看病住院花费;再说夫妻俩都50多岁了,年龄再大打工也没人要了,儿子袁波坐在轮椅上已经20多年,说不定还会走在自己两口子前面,女儿远嫁到山东,家庭也不富裕,一年顶多回来一次,别说没钱盖房,即使盖起来也没多大用,还不如租个廉租房混日子算啦!说实话,这个想法虽然很现实,很无奈,但也明显有些悲观丧气,心灰意冷。

  好在去年国珍姐的心脏病在亲友资助下,手术十分成功,而且民政部门和医保部门报销了大部分费用,看病留下的窟窿不是很大。今年初,我们积极动员他们家进行危房改造或异地扶贫搬迁,由于搬迁政策不十分明朗,面临无处可搬的困境,最后帮他们争取危房改造计划。当时帮他们算计过,现在钢材、水泥、沙石、砖瓦等建材十分便宜,建房主要是人工工资太高,他可以请自己做泥瓦匠的亲弟弟来帮助设计施工,说服老公袁国华就当小工,相当于给自己打工,赚自己的钱,这样最大限度控制了建房的人工成本。再说,危房改造补贴是对危房改建的奖励资金,可以解决一部分建房资金,不改建就没有,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啦。

  终于,在工作队和村干部的游说下,他们家终于列入到了危房改造的计划。如今看着即将入住的新房,袁国华高兴地说:“打了一辈子工,给别人盖房子,别人享受了,自己老婆孩子还在住危房,今年在家虽然没出去打工赚钱,但是自己一家认终于可以住上新房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