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桂东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一线猿糅路,险如蜀道难……”地处湘赣边界的桂东县,是原中央苏区县、红军长征的首发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颁布地,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
随着一场精准扶贫攻坚战的持续推进,激发出这个革命老区的勃勃生机。经过省市验收并报国家进行专项评估检查成功通过,2018年8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同意桂东县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由此,桂东成为湖南省第一个走出贫困序列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桂东脱贫摘帽依靠什么?走出了怎样的路子?红网时刻推出系列报道,解码脱贫攻坚的桂东模式。
相关链接:
【解码桂东脱贫突围之道① 】产业先行、四规合一,生态就是成功密码
【解码桂东脱贫突围之道②】全域旅游、康养旅游,世界氧吧声名远播
红网时刻记者 王宇晨 郴州桂东报道
“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在桂东这样的高寒山区,并不是罕见现象。
桂东全县平均海拔900米,县城830米,是湖南省海拔最高的县,不少群众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区。
易地扶贫搬迁成了桂东十分重要的脱贫举措。2015年以来,16376名生活在边远高寒、灾害频发山区的贫困户搬迁下山,得到易地安置。
把贫困群众搬迁出来实现“安居”只是第一步,更重要、更艰巨的任务是要解决好搬迁群众的长远生计。桂东的模式是,“搬家”,更要“帮业”。
楼下就是“扶贫车间”,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就业
“以前挑点山货去赶圩场,都要走十几里山路。在外面打零工,也是‘看天’,下雨天就没收入。现在好了,楼下的电子厂就可以上班,不但能照顾家庭,收入也稳定,感谢党的好政策!”在沙田镇周江易地扶贫安置点的嘉业电子有限公司工作的李福雄,就是易地搬迁政策的典型受益者。
2017年10月22日,李福雄一家四口从沙田镇大水村搬迁到沙田周江易地扶贫安置点,住进了新房。三室一厅,家具崭新,房间整洁,一家人没了后顾之忧。今年5月,李福雄进入家楼下的嘉业电子有限公司,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周江安置点,占地145亩,是湖南省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联建点。基础设施齐全、精神生活丰富、日常生活方便,这是桂东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建设的三个目标。现在,安置点综合市场、服务中心、幼儿园等配套设施已一一建成。
今年36岁的张力招和李福雄一样,都是从30多公里外的大水村搬迁而来。张力招一家四口无固定收入,2014年建档立卡为贫困户。2017年12月,她搬到了周江安置点一套一百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根据政策规定,张力招一家四口可享受扶贫补贴22万元,并可解决扶贫贷款5万元。易地扶贫搬迁房均为普通装修,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完善。截至2018年5月底,大水村332户1018名贫困居民已全部入住新居。
李福雄、张力招工作的嘉业电子有限公司,是桂东县成功引进的一家落户在安置小区的“扶贫工厂”。桂东现在已在县内打造出这样就业的“扶贫车间”17家。
探索“飞地经济”,有技能自然有收入
搬得出,只是第一步,稳得住、能致富,才是硬道理。
针对安置点庞大搬迁队伍的就业问题,桂东朝“‘搬家’更要‘帮业’”的目标努力,积极探索“飞地经济”模式,在通过建设中药材示范基地、蔬菜基地,在安置点附近安排土地用于群众自耕自种。
大水村党总支书记张菊容,是一个吃得苦、霸得蛮的能手。她带领村民大力种植药材,发展林下经济。在杉树下种植七叶一枝花,张菊容免费传授技术,年亩产效益达6万元以上。全村种植七叶一枝花60多亩,带动40多户贫困户脱贫。
村民罗正光在张菊容的指导下,成立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10多户群众加入。流转土地种植七叶一枝花、厚朴等中药材,既解决了抛荒问题,又增加了村民收入。
不仅如此,通过定期组织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群众的就业技能不断提高,专门设立的贫困家庭劳动力专门招聘区、专用服务窗口等求职“绿色通道”,搭建起了企业与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就业桥梁”。
截至目前,周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通过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解决搬迁贫困户650人就业;建立产业区帮扶470多人发展特色产业,真正实现易地搬迁困难群众“稳得住、能脱贫、可巩固”。
为了鼓励、引导企业招用贫困家庭劳动力,对首次招用贫困户劳动力的企业,桂东县财政按每人每月600元标准给予初级工培训补贴,连续补贴半年。2017年来,桂东全县各企业招用贫困劳动力890人。对积极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的初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创业经营场所,在租金和一次性开办费上,桂东县也给予补贴。
不光请进来,还要走下去。桂东县还邀请专家教授把就业技能培训班办到乡村一线,免费帮助贫困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生产技能。今年,全县组织钢筋工、烹饪、育婴师、机械操作、农业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还把养蜂、烹饪、朝天椒种植等实用技术培训,覆盖到全县所有行政村。
来源:红网
作者:王宇晨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