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最美马路天使”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邹靖方 编辑:高芹 2013-05-14 09:30:17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报记者 邹靖方

  山城桑植的冬天,天上飘着雪花,结了冰的树枝,不时发出“吱吱”响声。这天是2013年农历正月初五。早晨,街上行人稀少。但在老城区和平路,有位中年妇女,一早就来到了这里。只见她蹲下身子,单膝跪地,用双手不停地从排水沟缝隙中,掏出污泥和垃圾。她,就是全国先进工作者、桑植县环卫所清洁工刘银珍。

  这一场景传到网上感动了许多人,一时间点击率高达20多万次,网民们称她为“最美马路天使”。

  “每天与扫帚在一起,心里就踏实”

  今年49岁的刘银珍,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深处。19岁那年,她被县城管局录为正式职工。在分配工作时,刘银珍面临多种选择:市政管理、城市建设、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单位都需要人。刘银珍掂量着:自己从小在大山里摸爬滚打,什么苦都能吃,加上文化又低,只要工作稳定,脏活累活不要紧。在志愿表格里,她毅然决然填写了“环卫清洁工”。

  “脑子进水,干什么不比扫大街好”。当时,就有人这样嘲讽刘银珍。家里人对她的选择,也不理解:“丢人现眼,没出息!”

  可刘银珍却不这么想:靠自己劳动生活,哪点不光彩?“不做事,游手好闲,我没那个命,也从来没想过”。

  扫大街遭人白眼是常事。2004年4月,刘银珍在街道的十字路口打扫人行道时,一门面店主将一大桶生活垃圾,当着刘银珍的面,倒在刚打扫干净的街道上。当她上前好言相劝时,竟遭到店主辱骂,并被殴打致伤进了医院。

  工作中车轮滚滚有危险。2010年12月的一天下午,刘银珍在一隔离带的排水沟旁掏垃圾,刚蹲下身子,一疾驰而来的摩托车将她绊倒,人被拖出3米多远,工作服也撕了一个大口子。

  2013年3月2日,刘银珍在和平西路清扫街道时,因哮喘急性发作,晕倒在路边。

  三十年风风雨雨,刘银珍没有退缩。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每天跟扫帚在一起,心里就踏实”。

  “事做得越多,人就越开心”

  刘银珍扫大街30年,有人为她做过这样的统计:累计清扫路面3000万平方米,折合面积45000多亩,相当于一个中小乡镇的面积;往返街道路程加起来达到13000多公里。

  “事做得越多,人就越开心”。刘银珍把劳动当成一种生活的必须,当成一种享受。

  刘银珍多年担任清扫班长,但在同事面前,从没有指手画脚过。遇到重活脏活或其他突出任务,她总是用行动感化和带动大家去干。

  2010年元宵节前的晚上,山城下了一场暴雨,雨后的和平西路人民医院旁街道,由于地势低洼,山洪猛烈,100米街道上积满了20厘米厚的淤泥。

  而和平路正是山城的繁华地段,每年的龙灯花鼓和其他节目都要在这里集中表演。

  山里人有进城闹元宵的习俗,必须及时清除淤泥。

  元宵节那天,天还没亮,刘银珍就带着铲子、泥桶上了街。当同事们到齐时,刘银珍已清除了1吨多淤泥。

  气温虽然在零度左右,但刘银珍却满头大汗,工作服上全是泥水。

  “刘姐,您休息一会,我们来”。同事们很感动。

  “没关系,出点汗还舒服些”。她提着两桶淤泥,快步向垃圾车走去。

  经过10多小时的奋战,刘银珍和她的同事们,把街道上的淤泥全部清除,并将街道路面冲洗得干干净净,硬是抢在夜幕降临之前,完成了任务。市民们赞不绝口,说是他们用汗水冲洗出了元宵节的“美丽舞台”。

  刘银珍为人朴实,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迹,用扫帚书写了“马路天使”的美丽情怀!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邹靖方

编辑:高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