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十年减少10万儿童 少年人口占比从1/5降为1/8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王城长 编辑:王娉娉 2013-05-30 09:11:57
时刻新闻
—分享—

  相关链接:长沙人口金字塔向老年型发展 少年人口大幅减少

  红网长沙5月30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王城长 实习生 王晓东)2007年1月开始,代工巨头富士康开始专职研发工业机器人,目前,这些机器人已批量应用于其在山西与河南的厂区。这一现象,说明了富士康看到了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时的替代路径。

  观察长沙市统计局根据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绘制的长沙人口金字塔,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变化是:底部已经萎缩,即少年儿童人口大幅减少。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长沙少年人口从占全市人口的1/5降为1/8。

  变量 少年人口减少VS外来人口注入

  最近十年,长沙市少年儿童人口大幅减少。这一现象在长沙市统计局最新绘制的人口金字塔中直观体现,2010年长沙市0—14岁的人口为95.53万,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减少10.31万人。

  从占比来看,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长沙少年人口从占全市人口的五分之一降为八分之一。

  丁伟认为,这种现象与20世纪70年代后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相关;另有专家表示,随着城市人口生育观念的转变,不再一味追求多生,而是强调优生。

  除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肖毅敏的理解是,城市小孩抚养成本,尤其是教育和住房成本的增加,搁浅了部分进城人士多生小孩的念头,“城里的双职工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小孩。”

  这部分处于金字塔底端的少年儿童,再过10—20年将成长为劳动力人口。不考虑其它外来因素,意味着未来长沙劳动力人口的绝对供应量会减少。数据显示,2010年长沙市劳动力人口(15—59岁)512.47万人,占总人口的72.8%,总抚养比为37.4%,仍处于人口红利期,预计2020年后,劳动力人口比例只占到70%左右甚至更低,人口红利期将逐渐缩短。

  而值得注意的是,外来人口不断注入,让长沙人口红利期相对延长。2010年长沙16—22岁常住人口超出户籍人口36.12万人,改善了长沙的人口结构。

  这部分外来人口主要是从其它市州或者外省来到长沙求学和务工的人员,还有部分因家庭原因来到长沙。

  娄底人林雪艳,因为老公在长沙所以来到长沙定居,四川人唐荣因为男朋友在长沙工作,也准备将户口转过来。

  分析 人口红利期缩短可怕吗?

  人口红利消失日期逐渐逼近,让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度陷入焦虑。

  2013年长沙一季度工业企业景气调查显示,24.2%的中小企业认为用工短缺,45.0%的中小企业认为用工成本上升。

  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最直接的联想就是在生育政策上做文章。

  一份来自统计部门的报告建议,调整二胎生育政策,就湖南而言,应该稳中有进。具体方案比如,第一步在二年内放开单独家庭二胎生育,第二步在三年内放开农村地区二胎生育,第三步在五年后全省放开二胎生育。

  肖毅敏认为,在条件允许的背景下可以如此考虑。但他更强调的是经济发展的自适应能力。“对于人口红利消失论,没有必要过于惶恐。”

  随着科技的进步,自动化和智能化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使得原有项目单位产值所消耗的劳动力也呈现降低的趋势。也就是说使用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设备替代人工,将使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期。

  此外,还可以根据劳动力流动规律来制定相应对策。

  对湖南来说,随着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可以制订劳动力引进机制,吸引外省劳动力和本省外出劳动力回流。

  按照这种理论,有可能湖南省人口红利消失,长沙市的人口红利还存在。政府可以改善条件,从外面引进相关方面的人才。肖毅敏建议,各个市州应该出台具有竞争力的优势政策,吸引优势产业,留住劳动力人口和人才。

  [教育]

  长沙教育产业或面临转型

  本报长沙讯(记者 王城长)据专家分析,长沙少年人口大幅减少直接冲击的是教育行业。

  数据显示,2000—2010年,10年来普通中小学的生源持续减少,同时随着集中优势资源合并办校的政策实施,小学学校数减少了1130所,在校人数减少了5.30万人;普通中学学校数减少了93所,在校人数减少了7.68万人。

  但另一个现象是,长沙学前教育资源十分紧缺。丁伟认为,可能是因为公办幼儿园太少,教育资源不太均衡。        

  [用工]

  少子化或使用工荒持续

  从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6.6%)来看,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严重少子化”社会(国际通行的衡量标准“超少子化”社会: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严重少子化”社会: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5%—18%;“少子化”社会: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8%—20%)。

  业内人士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相继进入婚育年龄,而计划生育政策30年来始终未变,这成为“少子”的原因之一。另外城市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导致的晚婚概率增加、当前经济情况导致的育儿成本昂贵、生活压力导致生育意愿低落或不孕、单身概率增加等都是生育率下降的原因。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青少年人口减少的直接后果是未来18—35岁黄金年龄组劳动力的减少,小到一个地区,大到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潜力会弱化。“因为青少年占比的减少,再过10多年,当现在的青少年成长为劳动力人口时,可能会面对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局面。”事实上,近年来出现在包括大连等国内很多地方的“用工荒”也与这个问题有关。如果“少子化”继续下去,将导致劳动力人口长期供给不足。     本报综合

  [城市]

  湖南唯一的人口净流入城市

  《长沙城镇化现状及发展前景》显示,2012年长沙市城镇人口495.84万人,城镇化率69.38%。城镇人口比2006年净增130.57万人,平均每年增加21.8万人;城镇化率比2006年提高12.88个百分点,2006年—2012年年均提高幅度为2.15个百分点。人口净流入形成持久动力。

  从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看,长沙市是湖南省唯一的人口净流入城市,2010年长沙市常住人口704.10万人,户籍人口650.12万人,净流入常住人口54万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增加23万人,年均增加2.3万人,拉动全市城镇化率年均提高0.3个百分点左右,长沙作为一个省会城市,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承载能力的提高,人口净流入态势将继续保持。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城镇就业功能不断扩大,城镇对全市就业贡献率稳步提高。2012年长沙市城镇就业人口204.82万人,比2006年增加73.46万人。城镇就业容量扩大,有效地缓解了全市就业压力,在城镇人口大幅增加的同时,失业率保持平稳下降态势,2012年全市登记失业率2.88%,与2006年的3.62%相比,下降了0.74个百分点。   本报综合

  [生活]

  年轻人减少加重经济负担

  尽管美国年轻人数量下降的问题不经常成为媒体或政策的焦点,但联邦(美)债务和赤字增长却将支持退休人员的资源置于风险中。信贷危机和各州及地方赤字已经产生史无前例的紧缩运动。

  青少年人口比例下降的另一结果是这些人未来同50岁以上人口的就业竞争缓和。尼尔森民调显示,22%的美国人和加拿大人预计要工作到70岁之后。而皮尤的一项调查显示,62%的美国人在75岁之前不认为自己属于老人。

  美国部分州15岁以下人口比例下降尤其明显。专家说这是由于地方经济下滑。布鲁金斯学院高级研究员弗利(WilliamFrey)说,多数州老年居民数上升。这是因为美国中部许多州长期经济下滑,失去成年移民,也没有吸引很多移民。

  青少年人口比例低的州将面临更加沉重的经济负担。年轻人减少的州老人数量大,他们需要医疗和健康服务,他们的劳动能力正在消失。弗利说,人口年轻的阳光带各州和人口老化、经济停滞的北部及中西部将分化,对政治和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

  本报综合

  [观点]

  没有必要过于惶恐

  长沙市统计局人口与社会科技统计处副处长丁伟分析,2010年长沙市人口抚养比为37.4%,仍处于人口红利期,预计2020年后,劳动力人口比例只占到70%左右甚至更低,人口红利期将逐渐缩短,“一个有意思的变化是,外来人口的进入,让长沙的人口红利相对延期。”

  对于人口红利消失日期的逼近,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肖毅敏认为,没有必要过于惶恐,“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同样的工业产值所消耗的劳动力也会降低的,经济的发展有一个自适应能力。”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王城长

编辑:王娉娉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3/05/30/429156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