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破解第一难】桃江利导政策让计生家庭得实惠

来源:红网 作者:董雷 唐玉萍 编辑:王娉娉 2013-07-09 10:42:17
时刻新闻
—分享—

(周九大和他的生猪养殖厂。)

  【编者按】“计划生育工作”曾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作为人口大省的湖南,计生工作要做到让老百姓心满意足更是难上加难。然而,近30年来,湖南计生工作由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人口管理进入法制轨道,特别是从上世界90初进入低生育水平,并长期保持稳定。如果没有计划生育,湖南这30年将多出生3700万人,人口总量将突破一个亿,人均资源和财富将比现在降低1/3!
  
  湖南计生工作能取得如此成效,自然有着一套独特的经验和方法。在第24个世界人口日(7月11日)即将到来之际,红网记者走进部分市州,从破解办证难、坚持利益导向、造福不孕不育家庭、建立计生“保障”等角度,难探寻破解这些难题的秘籍所在。
  
  相关链接:【湖南破解第一难】桃源网上办再生育证一周到手
  
  红网记者 董雷 通讯员 唐玉萍 桃江报道
   
  在湖南省桃江县武潭镇泥潭村,提起周九大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不仅通过办养猪场摘下了贫苦户的帽子,还带动村里12户家庭办起了养殖场,并为他们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帮助大家如愿实现了“致富梦”。而这一切,还得从桃江县让利益导向成为人口计生工作的主导,将计生融入民生开始说起。
  
  桃江县总人口达87.4万,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7.9万,人口计生工作连续两年保持在全省先进行列。让计生家庭得到更多利益和实惠,这是桃江县开展人口计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年来,桃江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桃江县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制度实施办法》、《桃江县生育关怀基金管理办法(试行)》等多部惠及计生群众的文件,建立了以政策性奖励扶助为主体、多种形式奖励扶助为补充、相关部门政策相互兼容的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的财政保障机制。
  
  从2012年起,全县从社会抚养费中提取15%作为生育关怀基金,用于帮助生产生活特别困难的计生家庭和基层计生工作者等特困群体;去年,对全县考上一、二本高校的227名农村独生子女每人发放了1000元奖学金;为1.2万多名领证独生子女发放保健费;年底对上千名特困计生家庭或基层特困计生工作者发放困难补助160余万元……
  
  机制的创新,助推了利益导向政策的落实,有效促进了群众婚育观念的观念转变。43岁的周九大,便是计生家庭受益者之一。
  
  今年43岁的周九大,是一位勤劳善良、思想开明的家庭户主,生育两个女孩后,他排除“重男轻女”传统观念的阻碍,在小女儿刚满周岁那年,就动员妻子施行了接扎手术。但妻子多年患有动脉血管阻塞等疾病,花费了不少医药费,加上两个女儿每年需要大笔学费,家里经济压力越来越大。
  
  一心想摆脱贫困的周九大夫妇,“硬着头皮”借来2万多元于2011年3月办起了养猪场。可如何保证资金周转、技术是否有保障、生猪是否有销路等一连串的问题,又给夫妇俩带来了新的烦恼。正当二人一筹莫展的时候,镇、村计生协给他们送来了“及时雨”。
  
  今年5月28日正是各级计生协会“5·29”纪念活动日,镇计生协和计生办给他家送来了5000元项目帮扶资金,搞活了养猪的资金周转;镇兽医站也上门承诺,把养猪场的饲养、防疫等技术服务免费全包起来;还有商务部门组建的产业协会也答应,全力帮助寻找生猪销路……经过半年多的勤奋经营,该养猪场当年盈利8万多元。
  
  2012年上半年,生猪价格下跌,养猪场开始“滑坡”,针对这一情况,镇政府农村办又给周九大的养猪场送来3000元的价格补贴,经多方扶助,养猪场又开始扭亏为盈。
  
  如今,周九大一家摆脱了贫困,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家,成了村里远近闻名的富裕户。他的大女儿考上一本高校时,还领取了1000元的奖学金。去年,由周九大夫妇带头发动捐资,义务修通了村里980米水渠,解决了200多亩水田的灌溉问题。他俩还带动村里12户家庭办起养殖场,一起奔向小康。

来源:红网

作者:董雷 唐玉萍

编辑:王娉娉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3/07/09/428249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