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长沙南郊公园试点高分子生物除蓝藻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文乃斐 编辑:王娉娉 2013-07-31 09:43:45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长沙7月31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文乃斐 实习生 覃思琪 涂阳)每年夏天,南郊公园的漫竹湖里都会发现一层绿色油状的蓝藻,这只是长沙多处水域弥漫蓝藻的一个缩影。根据记者7月30日的探访,今年的漫竹湖情况大有改观,暂时没有往年蓝藻大面积爆发的预兆。

  据南郊公园园林负责人介绍,从去年9月开始,他们在漫竹湖旁边安置了处理器,进行了生态修复治水试点,通过高分子聚合生物材料,有效地控制了蓝藻的爆发,“如果过了中秋国庆不再爆发蓝藻,就证明今年情况比较好,也可以推广介绍给别处。”该负责人说。

  7月30日,记者看到有两台像冰箱一样大小的机器被安装在漫竹湖边,正在进行不间断循环处理工作。相比于去年同期已经出现的“蓝藻油污”,眼前这一潭碧绿的湖水让人感到舒心。

  “去年的蓝藻爆发非常严重。”南郊公园的相关负责人说,从2004年开始,漫竹湖里出现蓝藻的身影,水循环不够、内部消化不足、游客喂鱼的饲料和雨水冲刷而来的落叶都导致了湖水的过度营养,且水泥板砌成的池塘又阻碍了其他生物的发展,这些都为蓝藻大规模繁殖创造了条件。湖水中氮磷钾的成分太高,致使蓝藻爆发,这些对鱼类的生存都产生了危害,蓝藻还会使湖水变黑,影响公园的整个景观效果。公园采用过一些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打捞,撒些药剂、石灰粉,投放一些鱼,但是效果都不太明显。

  去年9月份,南郊公园开展了生态修复治水试点,实施“水体生态修复系统技术”项目进行水体改良。湖边冰箱一样大小的机器称为生态修复系统机器,进行抽水和放水,促进水循环。

  据技术人员介绍,利用可完全降解高分子生物材料作为水体中微生物生长的碳源和能量来源,为本土水体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能量,加快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速度,消耗水体中过多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这些微生物进入更高级的生物链,最终被鱼等生物当作食物,部分氮、磷等成为鱼类肉体蛋白质,降低水体中的氮、磷浓度,从根本上去除了藻类生长的物质条件,从而起到生态修复水体的作用。该技术主要利用“除磷原理”、“食物链的去氮作用”、“反硝化作用的去氮机理”等原理,具有成本低、低碳环保、无二次污染等优势。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作者:文乃斐

编辑:王娉娉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3/07/31/427722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