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路口镇汀家港水库,由于一个月来的高温干旱,原本130 万方的水量已经锐减到20 万方,水中的鱼儿已经被烤成鱼干。曾诗怡 摄
红网长沙县站8月2日讯(分站记者 陈登辉)经历了长达一个月的高温干旱,长沙县各乡镇的农田灌溉陆续告急,对于这些危在旦夕的农作物来说,最关键的除了时间,还是时间。在白沙镇,这里正上演着一出人与天斗的生死时速。为打赢这场硬仗,不少在外打工的人都放下手头工作,纷纷请假回家,加入到抗旱的队伍中。
村支书揣救心丸坚守抗旱一线
7 月31 日,记者与县水务局的工作人员一同来到白沙镇了解抗旱情况。村中路旁的水稻田,只要拨开绿叶就能看到龟裂的土地,“这些稻田再不灌溉,少则2天,多则5 天,肯定会绝收。”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据白沙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白沙镇共有7 千亩水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旱灾。“我们镇上有位最拼命的老村支书,他今年已经64 岁了,每天带着速效救心丸督战在抗旱一线。”白沙镇工作人员所说的这名村干部叫李阳明,是白沙镇报母村的村支书。
记者见到老李时,他正带着七名村民在清理水渠内的淤泥。“这个水渠有1.8 米深,但两年多未清理过淤泥了,现在已经堆到了七八十公分厚。”由于水渠上方覆盖了石板,老李请来了一辆挖机,将石板撬开后才能挖出淤泥。“但也有许多地方挖机的挖臂伸不进去,只能让人下去掏。”
在将近四十度的高温下,老李带着乡亲们连续干了七天,“再过2 天清淤就完成了,到时候这些禾苗都有救了。”眼看这场与时间的赛跑胜利在望,老李感到了一丝久违的轻松。
在外务工青壮年请假停工回家抗旱
不少在外打工的人听说家里旱得厉害,便放下手头工作,纷纷请假回家,加入到抗旱的队伍中。白沙镇锡福村的缪铁红就是其中之一。
缪铁红是一名电工师傅,平日里都在星沙工作。“6 天前接到村里的电话,说旱情很严重,也没多想,跟领导说了下原因,领导就很爽快地批假了。”尽管他家只种了3 亩水稻,但身为组长,缪铁红觉得自己有责任带领大家共渡难关。
回家的第二天,他就挨家挨户动员,很快组织起了一支抗旱突击队,其中也不乏像他一样请假回家帮忙抗旱的乡亲。“每天从早7 点多一直干到晚上8 点才收工,为的就是抢时间。”在他的努力下,水渠的淤泥很快得到了清理,这两天已经可以通水进行灌溉。饥渴多日的禾苗终于有望“喝”上水了。
来源:红网
作者:陈登辉
编辑: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