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岳阳站8月19日讯 (岳阳日报记者 沈念 侯勇)“道德风尚良好是文明城市的基本标志,创建文明城市就是建设‘德城市’。要充分认识到做道德就是做发展,做道德就是做幸福,从而提升全社会道德水平。”在岳阳举办的“学雷锋,在行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2012年启动仪式上,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向550万岳阳人民殷切寄语。
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志愿者服务、道德讲堂、特困家庭大病医疗慈善救助基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近年来,向“德城市”迈进的路上,一束束道德之光耀亮这座千年古郡。
8月14日,从外地赶回临湘市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候选人李国武,定制了一个高1.5米的蛋糕,送给聂市敬老院的十多名孤寡老人。发起“关爱空巢老人”志愿者行动的他,已给600多位老人送上生日祝福。
崇尚道德的路上,李国武并不孤独。2007年至今,我市开展了三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见义勇为英雄向章红、万祖红,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的朱再保、王永林……55名道德模范从日常生活的大舞台站到了聚光灯下,成为了市民心中的“阳光力量”。将于9月揭晓的第四届评选又有24位候选人正接受“检阅”。我市还有陶星、刘雄辉、许石喜等10人登上中央文明办组织评选的“中国好人榜”,有50多名“身边好人”通过各级媒体广为人知。
文明劝导、助老助残、扶贫济困、公益环保、社区公共事务……“争当志愿者,真情献社会”在巴陵大地蔚然成风。全市志愿者已超过26万,有120个青年志愿者协会和230个志愿者服务中心,1800多支志愿者服务队的组织体系。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达20余万人次,受益群众达100万人次。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讲感悟、行善举,1500多场内容丰富的“道德讲堂”,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讲身边人”为主要形式,引导市民学习身边的榜样。
爱心处处涌流。2009年,我市率先全省设立特困家庭大病医疗慈善救助基金,并开展“天天慈善一元捐”活动,本金已突破6800万元,市直六个行政区域实现全覆盖,累计救助特困大病患者2970人次,发放救助金1500多万元。
为引导市民健康饮食、安全用餐,市文明委倡议开展“文明餐桌行动”中,中心城区380多家餐饮企业踊跃参与。风靡全省、诞生我市的“家规家训进农家”活动已在各乡镇农村全覆盖,村民们将道德教育和传统文化内容编制的家训多达2万多条,被评为“湖南省公民道德建设十佳课题”。我市还投入2000多万元,新改建农村寄宿学校30所,建成了一批未成年人活动示范基地,开展志愿者“亲情陪护”和“代理家长”等活动,排解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的烦恼和痛苦,惠及近5万个农村家庭。
养成良好道德风尚,成为这座城市文明创建最动人的音符,创造出令人瞩目的“岳阳骄傲”——3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2011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城市以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
来源:红网
作者:沈 念 侯 勇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