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从三年前开始,岳阳城区的堵车现象越发严重起来,市民有车不见得是一件美妙的事。很多市民强烈呼吁,岳阳“治堵”已经不能再等了。
城市堵车离“宜居”越来越远
一个城市宜不宜居,市民最看重的六大环境要素依次是: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能力、生活方便度、公共安全度。
2008年,奥运圣火在岳阳进行接力时,许多外地游客来到岳阳,对岳阳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饮用水、充足的绿地和公园、畅行的交通和整洁的街区赞不绝口。当各大城市的交通已成弊病时,岳阳这座面积不大的城市道路却畅通无阻,没有一处堵点。
47岁的童建文是三维出租车公司的一名“的哥”,已有12年驾龄。
他每天在路上跑,和滚动的车轮一起见证了岳阳交通的变化。“5年前,岳阳的路非常好走,虽然当时还有很多断头路没有拉通,但是路上的车没现在这么多,交通拥堵大概是2010年才开始显现的。”童建文说,以前只是逢年过节路上比较拥堵,但这两年一遇到上下班高峰期,城区各个十字路口便堵得水泄不通。
许多市民苦不堪言,认为照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岳阳这座城市也离宜居越来越远。
堵点时段集中在早晚高峰
我市某单位的专职驾驶员陈师傅告诉记者,其实我市城区的交通并不是一直都堵,而是堵在早晚上下班高峰期。
“一般早晨堵在7点35分至8点30分,晚上堵在5点25分至7点。”陈师傅说:“我每天都在路上跑,总结出来的这个堵车时间段,误差应该不超过5分钟。”
为了避开早高峰,家住新路口的市民张源每天早晨7点就要出门,赶往位于学院路的单位上班。“其实单位正常上班时间是8点半,但如果8点才开车出门,正好赶上早高峰,肯定会迟到。”张源告诉记者,除了要早出门外,为了避开晚高峰,他几乎每天都“主动”加班,7点过后才下班回家。他说,实在不想把时间都“堵”在路上。
据了解,目前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时间已经从2009年的每天平均20分钟增加到现在的1个多小时,平均车速均低于30公里/小时。
未来趋势8年后车辆百万
据市车管所所长潘胜亮介绍,截至目前,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60万辆,其中私家车超过了12万辆,这也意味着如果把私家车首尾连接起来,长度超过了520多公里。
据悉,目前全市日均上牌量为142台/天,一年下来将有5万多台车落地行驶。照此速度计算,再过8年时间,我市机动车数量将突破百万大关。
但与剧增的机动车保有量相比,公共停车场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管理相对滞后,老城区主干道狭窄、密度不够,个别道路设计欠科学,使得城区交通拥堵情况日益突出。
“路网容量的增长远远比不上车辆的增速,目前老城区的道路多数还是十几年前修建的,双向车道一般不多于四条,设计的通行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车流量。”交警南湖大队大队长唐灿说,城市交通问题已迫在眉睫。
不文明驾车道路拥堵雪上加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岳阳的堵车原因除了机动车剧增,路网容量有限等因素外,驾驶员不文明行车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市民陈先生反映,他在行车过程中,发现有些车辆喜欢插队,在其后面还有车等待插队,正是这些插队的人不礼让,让两侧的人都难以通行。
还有的市民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在十字路口等待信号灯变换时,一看绿灯了,有的驾驶员起步较慢,直到排在后面的驾驶员鸣笛了,对方才缓慢地启车。遇到有的驾驶员起步慢,甚至要多等一个信号灯才能通行,这样一来,不仅耽误了时间,还影响后面车辆通行。
市交警支队122事故处理大队民警告诉记者,他们在处理交通事故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因为一点小刮擦,不依不饶僵持在马路上的车主,导致交通堵塞。
市民王先生说,现在许多人都喜欢超车,最可气的是,超车却不打转向灯,这样极易引发车祸。
这些不文明驾驶行为,都会给本来拥堵的道路雪上加霜。
人大代表城市“治堵”迫在眉睫
交通是一个城市的动脉,要为群众创造便利的出行条件,更好地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就必须打通道路的“血脉”。
每年的“两会”期间,交通问题也是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心的话题。在去年的市六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确定了《关于加强城市交通建设与管理,强力推进国家交通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的议案》为大会的议案。由规划、住建、交通、公安、城管、财政、教育等部门联合办理,对城市道路规划、道路建设、交通运输、交通管理、道路管理、道路交通建设与管理资金投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今年“两会”还未召开,市人大代表李尧瑶已经上交了多份涉及交通问题的建议和意见,她认为,我市道路建设滞后于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加之市区道路特别是中心城区受铁路分割的影响,路网机构改造难度大,道路密度不够,造成市区局部区域和部分道路经常出现严重的交通拥堵。为进一步疏通城市交通,她建议建设绕城干道,分流过境车辆。新建、延伸部分路段与路口,增加打通京广铁路横穿东西和纵贯南北的主干道。干道交汇处逐步实现立交、人行天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治堵政策需让公众看到希望
市人大代表张学君在今年提交的《关于加强道路交通管理的建议》中提出,岳阳可以学习借鉴国外的城市道路交通治理先进经验。通过学经验、找差距,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快使我市的道路交通管理与国际接轨。
城市治堵实际上是一个千头万绪、牵涉众多的系统工程,它是一个包括城市功能规划、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交通系统和驻车换乘、机动车管理、提高交通管理和运输服务水平在内的复杂系统。
记者了解到,在治堵方面,我市也进行过多方面的尝试和探索。未来我市即将实施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的规划、完善公共交通系统、交通“微循环”改造,都是解决交通拥堵的有效办法。
张学军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尤为重要的是,城市管理者需要让公众看见治堵公共政策的系统性、连续性,这样治堵措施才能得到公众的支持,公众才能看到未来交通状况逐步好转的希望,城市交通才能井然有序。
来源:红网
作者:彭雨琪
编辑:高芹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