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凡云指着图纸说,这幅画勾起了她尘封的记忆。对于一位来到株洲生活了56年的老株洲来说,株洲的今昔对比已深深烙在了自己的脑海里。
红网株洲站12月26讯(分站记者 龙建清)粮票、食堂票、购粮凭证、副食票、各种商品供应证、布票、肉票、洗澡票、过河票、轮渡票、豆制品票、煤票……你可知道六七十年代,日常生活中除了萝卜白菜等,其他东西的购买都需要票。近日,“株洲衣食住行老票证展”的展览引起成千上万株洲市民的关注,展厅里老株洲们感叹: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记忆。
此次展出将持续到明年2月10日。活动发起人株洲新闻网(红网株洲站)总监舒凡也希望家里有老票证、老物件的市民能够将物品带来参展,让更多的市民了解株洲的历史。
老株洲结伴参展 忆往事,现场落泪上午,4对老株洲结伴来到老票证展现场。看到那些泛黄的粮票、肉票……几位老株洲边聊边拭擦着泪水。其中一位老先生轻轻抚摸着展壁上株洲老街的照片,生怕一不小心惊醒了它似的。老先生说,见到这些物件特别的亲切,像是回到了那个年代,遇到了旧时的故友一般,有太多的话想说。回家后,也要去翻一番那些保存的东西,拿到这里来跟大家分享老株洲。
“今天我拿来了23份老证件,看看能不能放在这和大家分享。”谢建昌说,具体这是第几次来到展览现场,自己也不是记得很清楚了,但这是自己第三次送展出物件过来。他说,他每来看一次展览,就要回去找找自己有没有那时候的老物件,有时还忍不住问问身边的人有没有那时候的物件。谢建昌指着自己带来的“中苏友好协会证”说,那是自己保留的年份最早的物件,应该是1951年的。
老票证、物件展
感慨巨变 参展者纷纷留言“昨天还来了两位外国友人观展,他们看完六七十年代株洲的面貌和现在的株洲面貌后,对株洲的巨变,无不树起大拇指。”老株洲仇民主边说还边翻开留言本,一行英语写道“我爱株洲这座城市,它的美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这是上世纪70年代株洲建设南路(中心广场地带)……”张凡云指着图纸说,这幅画勾起了她尘封的记忆。对于一位来到株洲生活了56年的老株洲来说,株洲的今昔对比已深深烙在了自己的脑海里。张凡云以前在新华书店工作,对面的那栋邮电大楼她是一层层看着建起来的。那建楼时候,呦呦……的打桩声她在单位都能听到,那时候神农公园那边还是一片寂静,现在已车水马龙。
老株洲:我们有个共同的记忆
3个人穿一条裤子,那不是故事60年代,5分钱看一场电影那是真的,但是3个人穿一条裤子也是真的。据周如龙保存的布票回忆,60年代初是最困难的时候,每人发2.5尺的布票,基本上3个人的布票凑一起才够裁一条裤子。
说到那些票,从长沙来株洲生活几十年的蒋涛是记忆犹新。蒋涛说,自己3岁时跟随父亲来到株洲生活,那时候父亲担任株洲服务局的局长。在经济困难时,一般居民只有24斤粮票。父亲得水肿病时,还是政府特批了两斤白糖,说到这里七尺男儿蒋涛眼中也是泪水打转。
几位老株洲一起聊老票证展,他们说,或许现在株洲的许多街道他们叫不出名字,但是他们却清楚的记得那些街道的老名字。或许这就如此次展览的负责人舒凡所说“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株洲人回顾株洲的历史,唤起对过往生活的回忆,全面认识株洲。”
如果你家还保存有老票证或老物件,欢迎和主办方联系,欢迎你带着老票证或老物件观展。联系电话:15907333036(想飞的鱼)。
时间:2013年12月21日--2014年2月10日(正月初十)
地点:天元区天台路天虹百货(1楼大厅)
主办:株洲新闻网 株洲书友会
来源:红网
作者:龙建清
编辑:杨洁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