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86岁老父新房不住偏要住“危房” 三个儿子都劝不动

来源:红网 作者:谢娇 编辑:刘飞越 实习生:胡弋 2014-01-06 14:54:03
时刻新闻
—分享—

(1月3日,住在土坯房里的邓达梅老人。谢慧/摄)

  红网株洲站1月6日讯(株洲晚报记者 谢娇)放着两层楼的独栋大屋不住,却住破损严重的危险老屋,86岁老人邓达梅的坚持,让52岁的儿子邓文志难以理解。为了让父母从这老屋中搬出,两年间,他请所有亲朋好友劝说,可老父亲的回答却只有一个:不搬。
  
  住“危房”的老父,让儿子难以理解
  
  邓文志说的老屋在芦淞区曲尺村老茶坡组,已经有36年历史了,是一套老式土房,现在是邓达梅和他72岁的老伴儿娄娭毑住着。
  
  记者看到,这泥土房的外墙有的地方已开裂,内墙也出现歪斜,大门处是坑坑洼洼的土洞,很破旧。对比鲜明的是,旁边就是邓达梅小儿子邓卫国的新楼房,贴着白瓷片的双层大楼房,宽敞大气。
  
  邓文志说,他是老大,下有两个弟弟,他们几个生活都还可以,大弟邓建军双层楼房建得早,小弟邓卫国楼房建于5年多前,楼房都建在老屋边上。而他家因工作关系,定居在荷塘区东方工具厂生活区,小弟房屋建好后,为尽孝道,三兄弟商量,让两老人搬新房去住,无论哪家都成,可老人谁家也没去。
  
  “随我怎么劝,就是没答应”。两年前,邓文志开始发动亲人做工作,可侄子、侄女几拨亲人轮番劝说,依旧失败。
  
  坚持住危房的双亲让邓家三兄弟很为难,无奈之下,想请记者出面劝说。
  
  老人历经多次战争,不愿意麻烦儿子
  
  但这种坚持,邓达梅老人说出自己的理由。
  
  邓达梅是一名老兵,1949年当兵,参与过解放战争,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归国。
  
  对当年的战争经历,邓达梅印象深刻。“解放战争时,我们班上好多人死了,我没死;在朝鲜时,我当班长当射手,也死了好多人,我还是没死。”在邓达梅老人看来,自己命硬,战争中牺牲都能躲过,这危房也压不垮他,即使八旬高龄,他依旧坚持种菜。
  
  “我儿子建了楼房,那是他的,我不去。”不仅邓达梅不愿意住进儿子的楼房,72岁的老伴儿娄娭毑也对住儿子家“没有想法”,在72岁的娄娭毑心中,两口子有两千多的退休工资,她想自己再建一个房子,就老两口住,“儿子家事情多,也不麻烦他们”。
  
  面对老屋危险,两老人都选择了忽视。
  
  如何劝服老人?心理咨询师支招
  
  面对老人的坚持,记者一个多小时的劝说并未成功。
  
  记者为此咨询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辉平,王辉平认为,80岁以上的老人,性格等表征已有回到孩童时期的预兆,这时候,面对成人常用的讲道理的方法往往已起不了作用,只能用感情来打动人。
  
  王辉平介绍了几种方法:
  
  1.相比讲道理,此年龄段的老人更信服权威,其家人可根据该房屋的特点,向相关部门申请出具一份危房报告,用这份危房报告来跟老人沟通。
  
  2.同样的,老人本村的本地权威更容易取得老人信任,其家人可向当地的权威寻求帮助,然后从老人自豪的回忆入手,让老人认识到危房的危险。
  
  3.即使老人答应了搬动,其家人也应为其考虑,新搬入房间的生活用品、家具也应跟原有房子保持一致,不会影响老人怀旧。

来源:红网

作者:谢娇

编辑:刘飞越 实习生:胡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4/01/06/424714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