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山深处的带头人——记保靖县水银乡官庄村支书周世贵

来源:红网 编辑:胡弋 2014-04-15 09:53:33
时刻新闻
—分享—

与合作社成员同劳动 彭元伟 摄

指导烟农铺膜 彭元伟 摄

观察烟苗 彭元伟 摄

  保靖县首届“感动保靖”人物候选人之十:周世贵

  红网保靖站4月15日讯 他是村里先富起来的一批人,在湘西保靖的扁朝山下,他是“致富能人”、“热心好书记”。他,就是水银乡官庄村支书周世贵。大山深处的爱心带头人,在爱心之路上,走过的却是不平凡的足迹。

  周世贵曾在县烟草公司当了多年技术员,在烟叶种植、烤烟等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因此,他用爱心带领村民走上了一条烟叶路。

  2005年,初任村主任的周世贵,看到全村只有20户烟农,烟叶种植总面积不足120亩,他决定利用自己的技术、经验,扩大烟叶生产,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第一年周世贵通过积极动员,全村新增烟农10户,烟叶种植面积达到250亩,总收入2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翻了一番多。

  看到种烟叶有“赚头”,村民的积极性高涨了起来,烟叶种植户进一步增多,人均年收入越来越高。到2010年,全村烟叶种植达到205户,新建烤房200栋,烟叶种植总面积1400多亩,成为全乡烟叶龙头村、全县三个千亩烟叶村之一。

  “不管问题好难好大,他总是走到我们头里,但是有什么好事了,他又是先想到我们这些老百姓”。这是乡亲们用最朴实的土话给周世贵最诚恳的评价。

  周世贵自己带头种了八亩烟叶,他的烟地就是为乡亲提供的示范基地。每年公司推荐烟叶新品种,别的乡亲不敢冒险种,他就自己先试验种植。

  在试验中,周世贵把种植情况、效果及时反馈给公司,让公司对品种进行改良后再向村民推广。

  2009年,公司推出“南江三号”烟叶新品种。开始时,乡亲们持观望怀疑态度,周世贵就在自家的烟地先试种。

  试种后,证实这类新品种具有“抗病虫害、不挑土壤、产量高、质量好”的优点。周世贵的带头试种给乡亲们吃下了定心丸,到2010年村民开始大量种植该品种。

  2010年5月初,正值“大田培管”揭膜、防病虫害的关键期,村民周世平家的3亩烟叶地由于土质原因,严重患上“青枯病”。想到此种病相当于烟叶中的“癌”,不及时施救将导致全面“绝收”。周世贵当即使出“看家本领”,带上周世平用缝衣针一棵棵对烤烟苗进行手工“扎药”。

  两人抢抓好天气,天蒙蒙亮就起床,匆匆吃完早饭就直奔烟地“扎药”,一干就是一整天。周世平家人把午饭送到烟地里,他也顾不上吃,直到天黑才收工。

  用了五天时间,周世贵终于完成了对3300株烟苗实施人工“抢救手术”,“青枯病”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了3亩烟叶地“绝收”,疲惫不堪的周世贵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6月20日晚上,村里开完会已是22:30,在回家的路上周世贵接到乡亲肖明金的电话,说烤烟制控仪不工作了,叫他去看看。

  周世贵到达现场后,钻到烤房里面察看循环风机的运转情况。

  烤烟房里温度高达54度,加上令人窒息的浓烟,一般庄稼汉在里面呆不上5分钟。

  周世贵频繁地出入烤烟房,呛得眼泪鼻涕一起流,实在憋不住了就探出头在外面大口呼吸几下又钻进去。这样钻进钻出两个多小时,终于修好了制控仪,保住了整炕烟,他整个人也成了“黑碳”。

  烟农大量增加后,周世贵更加忙碌。许多新烟农对烤烟设备的使用、维修一窍不通。在烤烟时,全靠周世贵指导和操作。不管白天晚上,谁家出现问题周世贵随喊随到。

  上炕烤烟期间,周世贵常常24小时都在别家的烤烟房帮着指导技术、解决故障。乡亲彭利生深有感触:“没有周世贵,就没有我们乡亲的今天!”

  周世贵还用爱心守护着一方平安。

  2010年4月,三组的龙自平因建养猪场,害怕养猪场附近的道路行人太多携带病菌影响猪的健康,于是把自家附近的一条道路围起来,围路的结果影响了一组彭利贵的道路通行,双方就此事发生矛盾。该组组长知道后主动进行调解,经过多次调解无果,眼看两家矛盾激化越来越大,周世贵和村调委会一班人立即介入调解,让龙自平重新恢复一条道路给彭利贵,并稳住双方亲属的情绪。

  一次又一次的做双方的思想工作,最后双方达成谅解,表示不计前嫌,合好如初。

  去年,周世贵调解了复杂矛盾纠纷5起,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稳定。

  其实,乡亲们最乐意的是称呼周世贵为“热心好书记”。

  在工作之余,周世贵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去孤寡老人、残疾人家嘘寒问暖,问他们生活之所需;经常关心学龄儿童的安全问题,送他们上下公交,确保其父母不在家也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及关爱。

  老党员彭利金因为伤病致使右腿截肢。在了解情况后,周世贵主动帮其在湘雅医院定制了假肢,并经常问其生活的困难,带领群众帮助他修葺房屋。去年干旱,彭利金的生活饮水成为一大难题,在周世贵主动帮其修建了蓄水池,在饮水池的修建上特意修了几层阶梯,方便其取水。周世贵还将其情况汇报给乡政府,为其解决了2000元的生活补助,党委政府领导也多次来其家中探望。

  在周世贵的带领下,村里的关爱、尊老爱幼之风大大增强,乡里乡亲相互帮助,和谐相处。

来源:红网

编辑:胡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4/04/15/422839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