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群众路线】桑植县整改落实“实打实”

来源:红网 作者:黎治国 编辑:王娉娉 2014-10-14 08:57:06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桑植站10月14日讯(分站记者 黎治国)为践行“不让一名孩子因贫失学”的承诺,今年5月,桑植县出台了《桑植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办法》,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整合部门资源,建立了贫困学生家庭档案,实行分类标签、动态管理。截至目前,共发放各类助学金1253.6万元,资助贫困学生5995名。这是桑植县开展群众路线活动整改行动,让群众得实惠的“实招”之一。
  
  ”整改效果如何,群众说了算”。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桑植县围绕征地拆迁、涉农、涉法涉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教育、医疗卫生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实行“一个问题,对应一套整改班子,一条整改措施,一系列相关制度,一条整改路线图”,采取暗访抽查、专项督查、集中通报、电视问政等方式狠抓整改落实,一改到底,改就改“好”,诚心实意解民忧。同时,并邀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对交办问题和办结情况进行监督,实行评议打分。对评议满意度低于90%的整改问题,责令重改;对拖延推诿、敷衍塞责、工作不到位、整改未见效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问责,并纳入绩效考核。
  
  从严整改,真抓真改。桑植县边学边查边整边改,围绕严厉整治四风、工作贯彻落实、联系服务群众、夯实基层基础、维护群众利益和干部教育管理等,列出问题清单,严把整改“四关”,坚持“四个不放过”,即把好“问题关、责任关、进度关、审核关”,对整改“措施不具体的、责任不落实的、问题不解决的、群众不满意的”不放过,着眼建章立制,构筑解决“四风”问题长效机制,建立了文件下发、会议召开、工作考核和办公制度,窗口服务行业工作制度,公务接待管理、公车管理等制度,实行问题整改销号制,做到“整改一个,测评一个,满意一个,销号一个”。
  
  各部门纷纷结合各自实际,强化整改,发扬“钉钉子”精神,创新开展了服务群众“五心五个一”、扶贫帮困“五送七保障”等活动,在群众“最盼”上赢民心、在群众“最急”上见真情、在群众“最怨”上改作风、在群众“最需”上办实事。针对群众反映“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事难办”的问题,强化阵地建设,在39个乡镇(场)建立了群众工作站和“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534个村(社区)建立了群众工作室,推行“指导工作在一线、服务群众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政策落实在一线、总结经验在一线、树立形象在一线”的一线工作法。县纪委、县委组织部联合制定整改方案,要求党员干部用“五心五个一”服务标准接待服务群众,切实实现让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在整改中,桑植县3500名干部结“穷亲”1800户,发送惠农小手册、科技资料2万余份,办理农事4500余件,解决修路、修渠等难题1870件,提供致富项目980个,确定帮扶项目205个,协调帮扶资金8000余万元;清退在编不在岗人员72人、编外聘用人员5人;请理办公用房,腾退超标办公用房6182.4平方米;严禁公车私用,对公用车辆张贴标识,清理超编超标车辆18辆;整治“四风”,全县“三公”经费同期压缩572万元,查处专项问题30个,废止文件329份、修改82份,会议内刊简报同比减少37%;通过年底绩效考核“大瘦身”,考核项目减少35项;事项精简审批事项,行政审批项目由原来的334项调减为243项,精简率达27%。
  
  目前,桑植县对接、交办的61项整改任务中,群众反映强烈的学生食堂伙食不达标、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等21个问题已整改到位,26项“四风”突出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如今,乡镇干部“走读”、机关干部“慵、懒、散”、窗口单位“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事难办”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会风气整体好转,四处生机勃勃,随随时地可见干部为民办实事、排忧解难的身影,形成了干群携手共建快乐幸福美丽新桑植的浓厚氛围。“门好进了,脸好看了,事儿也好办了!”在桑植,群众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来源:红网

作者:黎治国

编辑:王娉娉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4/10/14/418699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