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首部关爱自闭症儿童微电影开拍(图)

来源:红网 作者:刘少龙 编辑:刘飞越 2015-04-03 08:56:37
时刻新闻
—分享—

自.jpg

4月2日,湖南省儿童医院,4岁的明明(化名)在进行康复训练。两周课程后,他的情况明显好转。图/记者辜鹏博

  4月2日上午,湖南首部以关爱自闭症儿童群体为题材的公益微电影《星空下的守望》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开拍。

  据统计,我国21世纪初有1300万孤独症患,全球孤独症患者已达到6700万。据全国残疾人普查情况统计,儿童自闭症已占我国精神残疾首位,有估计称,中国内地自闭症患儿已超过一百万,且患病率正逐年上升,而未被诊断发现和有孤独症倾向的则可能更多。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所长钟燕介绍,该院近5年共接诊孤独症就诊儿童约1500例,尤以2013年和2014年居多,约700多例,几乎是前3年的总和。

  自闭症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也牵动了湖南许多名人的心,湖南著名主持人汪涵、书法家孔小平各捐款2万元,用于资助在省儿童医院进行训练的贫困自闭症儿童。

  “这些孩子并不缺乏才能,而是缺乏关爱。”省儿童医院院长姚旭介绍,医院真实记录自闭症儿童群体的生存状态,尝试以拍摄公益微电影的方式向公众传达一种公益精神,呼吁更多人关心关爱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

  湖南省儿童医院副院长、该片总监制李爱勤介绍,《星空下的守望》筹备了20来天,素材全部取材于真实的自闭症训练故事。微电影的编导、大学生志愿者袁嘉驰说,《星空下的守望》讲述的是一个单亲母亲承受着各种压力,独自抚养患有自闭症的儿子斌斌,长年累月坚持训练的辛酸历程,每当迷惘之时,想起儿子丁点的进步都让这个母亲重燃对未来的希望。通过医护人员和母亲不懈的努力,突然有一天,斌斌喊出了人生中第一声“妈妈”。

  钟燕教授介绍,儿童孤独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目前,针对孤独症的治疗以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40%的孩子经过系统训练后可恢复或接近正常。

  钟教授提醒,如果患儿有以下表现,可能有自闭倾向,应尽早咨询医学专家:对声音没反应;难于介入同龄人;拒绝接受变化;对环境冷漠;鹦鹉学舌;喜欢旋转的物品;莫名其妙的发笑;抵抗正常的学习方法;动作发展不平衡;对疼痛不敏感;缺乏目光交流;特别依赖某一物品;不明原因的哭闹;特别好动或者不动;拒绝拥抱等。

[NextPage]

  [故事] 他们都在坚守,都在守望

  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自闭症的别名“孤独症”。在湖南省儿童医院自闭症儿童训练室内,记者走近这些被称为“星星的孩子”自闭症儿童。每一个自闭症儿童都是家庭的不幸,但他们都在坚守,都在守望。

  故事一:从崩溃边缘到积极面对

  四岁多的明明已经在医生的引导下能正确地开启上课模式。明明两岁时,他跟妈妈在一起时不要妈妈牵手,用跑替代走,用模仿话语代替回答问题;一秒不见,他就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自己也无法意识到危险。起初,明明的妈妈误以为孩子得了多动症。三岁多时,妈妈带明明去儿童医院,却被确诊为自闭症。年轻的妈妈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几乎处于崩溃边缘。

  之后,妈妈加了自闭症儿童家长的QQ群,很多的家长也开导她,妈妈也慢慢接受这个现实。明明妈妈说:“只要他高兴、健康就好。”这就是妈妈对明明最大的希冀。27岁的妈妈也表示,即使出现最坏的结果——不能与外界接触,她也接受,并且一直爱他,只要他在身边好好的。可喜的是,在医生的治疗,妈妈的照顾下,明明的病情逐渐好转。

  故事二:专门在长沙租房给孩子治病

  三岁多的小华正在治疗室接受训练,妈妈泪流满面,耐心地牵着小华走来走去。小华一岁多到两岁时,妈妈发现他各方面都比别人家的小孩差些,他总是不听也听不懂爸妈说的话;他乱摔东西,总是自己玩自己的。后来被确诊为自闭症,妈妈面对这样的情形,几乎崩溃。小华一家本是韶山人,父母在韶山工作,但是,为了治好小华的病,爸爸妈妈带着小华来到长沙,并且租了房子,以方便带小华进行治疗。妈妈已经像这样带着小华来医院治疗二十多天了,小华也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我们希望社会多给这些孩子以关注,多多帮助我们,我们真的很难的。”小华的妈妈说。

来源:红网

作者:刘少龙

编辑:刘飞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5/04/03/405949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