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对比往年,全国儿科首席专家、株洲市儿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省直中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李继红分析,株洲手足口病呈现两大不同:一是发现率增加,但发病率没有增加;二是多见于普通病例,重症患儿减少。
在省直中医院,手足口病检出率约6%
前几天,在儿科门诊,3岁的小明缩在妈妈怀里,发着低烧,情绪不振。
“孩子一直说嘴巴疼,不愿吃饭。”妈妈介绍,在小明手上,家人还找到了一个红疹。
小明一张开嘴,李继红马上发现了他满口的疱疹,经验丰富的她判断,“是手足口病。”果不其然,稍后的一系列检查,得到了验证。
李继红解释,手足口病有3-4天的潜伏期,3-6岁儿童发病居多。这是因为,3岁以下,孩子有母体抗体保护;6岁以上,孩子抵抗力得到了增强。
由于小明正发着低烧,不得不住进隔离病房。当晚,小明全身出现了红疹。
李继红介绍,一般小儿患手足口病,症状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口腔粘膜,手、足、臀部出现小红点,具体为周围红圈,中间是红白色小点,米粒大小,但躯干一般不会出现;二是部分幼儿有发热现象,甚至出现发烧,口腔有疱疹,情绪低落,不愿意吃饭;三是容易出现惊跳、呕吐、抽筋现象,持续高热,此时,小儿手足口病已进入“严重”阶段,一定要送医治疗。
李继红说,现在她坐诊一天最多看过100余名幼儿,手足口病检出率在6%左右,相对往年,略有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手足口病在株洲的爆发。”李继红解释,发现率增加,大多因为父母对此病警惕性提高,一有风吹草动,立即送医检测。而在往年,父母们还在当一般发烧感冒对待,“媒体宣传、医学常识普及功不可没。”李继红说。
多数幼儿园已启动晨检,卡住第一道“关口”
此外,今年手足口病还有一个特点:多见于普通病例,重症患儿减少。李继红说,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前期病症较轻,医生确诊后,一般会开出针对性治疗药物,患儿在家治疗即可痊愈。而由于家长警惕性高,大多患儿都可在前期发现病症,因此重症患儿减少。
“但孩子一旦出现发烧,切不可小视。”李继红说,此时一定要及时送医治疗。
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由于手足口病有较强传染性,因此最好少带孩子去人流量较大的地方。此外还应养成勤洗手,加强消毒等习惯,具体包括:饭前便后洗手,早睡早起,多休息,增强抵抗力;对孩子玩具、毛巾、水杯等定期煮沸,用84消毒液擦拭物品,降低病菌传播;室内保持通风,多晾晒孩子衣物。
幼儿园已成手足口病重点盯防区域,记者注意到,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已启动晨检,卡住病毒传播的第一道“关口”。
来源:红网
作者:夏柯 李菁菁
编辑:杨洁 实习生 陶园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