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吸费电话”已变脸 “响一声”电话或为检测空号

来源:红网 作者:杨淑华 编辑:刘飞越 2015-05-06 12:07:00
时刻新闻
—分享—

根据网友提供的“一声响”电话回拨检测结果

  (根据网友提供的“一声响”电话回拨检测结果)

  >>>相关阅读:红网调查:有多少人遭遇过“响一声电话”?

  红网长沙5月5日讯(时刻记者 杨淑华)几乎每个手机用户都接到过这种电话:手机忽然响起却又立即挂断。“响一声”电话在人们的印象中,大都为吸费电话,不过据红网记者调查发现,“吸费”并不是“响一声”电话的主要目的,更主要的可能是被用来检测号码是否存在。

  调查:回拨10个“响一声” 8个没接通

  “我以前有过被高额吸费的经历,所以很警惕,前两天又接到一个,我用固定电话回了过去,结果听到‘你拨的电话是空号’。”长沙市民邓女士说,前两天她看见手机上有一个未接来电,显示响了三声,最后还是选择回拨了回去。

  5月5日,红网记者根据网友提供的10个响一声进行回拨,发现6个电话显示无人接听,2个电话打不通,还有2个电话为广告推销。事后,红网记者随机查询了即时话费,并未发现手机话费异常情况。

  根据360信息安全公司公布的2014年手机安全报告显示,骚扰电话中“响一声”电话占到50%。在报告中收录的骚扰电话排行榜中,前100位中响一声电话共8个。回拨这8个响一声电话只有一个是广告电话,剩下的7个响一声电话或者无法接通或者关机。

  专家:“响一声”电话可能是在“检测空号”

  手机安全专家谭军认为,目前来看,“响一声电话”主要目的是通过拨打来“报活”,就是看你号码是不是存在。业内管这种“报活”业务在行业内被叫做“空号检测”,或者是“语音筛号”。对方通过电话自动呼叫用户,根据用户手机端返回的语音信息,比如等待、占线、关机等,判断这个号码是否有人使用。

  谭军分析,随着用户警惕心的提高,用户回拨“一声响”电话的可能性不大,再加上运营商资费规则,如果是接听即被高额吸费的可能性也很少。所以“一声响”电话最大的目的可能是在进行“空号检测”。

  市场:“空号检测”日呼150-200万保险代理、房产中介均是买家

  那么筛选是否空号有什么用?谁又在为这项服务买单?谭军说,“空号检测”业务针对从事电话或者短信营销行业的人员,比如房地产、保险、汽车甚至一些非法业务,都非常重要。如果用户留意观察的话,可能会发现在接到“响一声”电话后的一两天内,一般都会收到推销电话或者短信。

  红网记者在百度上输入“空号检测”,弹出92200个搜索结果。一家名叫“寰宇科技”的空号检测公司客服表示,购买空号检测服务的企业大多是从事短信群发、电话营销、保险代理、房地产等行业。35元钱1万个号码,准确率95%-98%。一天处理数据在150万-200万,已经与超过2000家广告传媒商家展开了长期合作。

  >>>相关链接:回拨“响一声”电话不一定会被“高额吸费”

  针对回拨响一声电话会被高额吸费的问题,中国移动10086客服表示,按照我国的移动计费方式,用户在接听语音电话来电时是免费的,拨打电话也有相应资费标准。所以基本不存在恶意吸费的情况。某些声讯台在拨打时可能会收取比基本通话费高的费用,但一般都会有提前的提示音。一般资费在每分钟一元上下,不会出现扣费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情况。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客服也表达了相同观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清算司负责人也曾表示,诱导回拨电话有两种盈利模式:一种是单纯的广告电话,用户接通后放广告录音,这种模式与垃圾广告无异,被叫号码拥有者以此向广告发布方收广告费,但对用户端是没钱可赚的;还有就是境外声讯台,其号码是境外号码,寄希望于客户没仔细分辨号码就直接回拨,从而产生巨额国际长途费。这些费用的大头被境外运营商拿走,而用户回拨的那个号码拥有者,则与境外运营商分成。

  因此,他提醒消费者,在遇到“响一声就挂”的未接陌生来电时,用户应提高警惕,建议不要马上回拨。特别是来电显示号码包含“00”或“+”时,更需谨慎对待,如果回拨可能产生相应的境外电话费用。

来源:红网

作者:杨淑华

编辑:刘飞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5/05/06/114051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