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抗战名城巡礼】两岸采访团探访芷江受降史实

来源:红网 作者:陈美淇 李长宏 编辑:刘飞越 2015-06-29 17:51:01
时刻新闻
—分享—

(坐落在七里桥附近的芷江纪念坊)

(芷江抗战胜利纪念馆内的双“V”代表着胜利,也是纪念馆的主题。)

(纪念馆内陈列的日本裕仁天皇发表的《终战诏书》)

(受降当日押送日方投降代表的同批次吉普车实物)

  红网芷江6月28日讯(时刻新闻见习记者 陈美淇 摄影 李长宏)27日,海峡两岸媒体联合采访团走进怀化芷江,走访了飞虎队纪念馆、芷江纪念坊、受降典礼会场等地,了解芷江受降的历史史实。此次探访也是本次海峡两岸联合采访团的最后一站。
  
  采访团一行,首先来到飞虎队纪念馆。飞虎队纪念馆外形是一环形建筑。馆园主要由抗战时期的中美空军指挥塔旧址、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旧址、飞虎队纪念馆构成。
  
  1941年,罗斯福签署密令“租借法案”,提供100架飞机,并组织了255名美国人组成志愿队来到中国。“飞虎队的飞机之所以做成鲨鱼的形状,是因为日本是个岛国,对于鲨鱼有一种敬畏心理。主要是一种心理战术。”馆里的工作人员介绍。
  
  志愿队里不仅有美国男性,也有美国女性。其中“亚当夏娃中队”、“熊猫中队”、“天使中队”三个中队的名字引起了现场记者团的注意。
  
  在“亚当夏娃”中队队员的照片中,一位名叫理查德·罗西的英文签名赫然写在现场的照片样片上。2005年开馆时,理查德本人前来参观时,突然发现自己年轻的时候的照片很激动,即兴署名。
  
  来自台湾中天电视台的记者提出“熊猫中队”的熊猫有些“异样”,更像一只有外国血统的中国熊猫。“因为美国人对中国的熊猫不是特别了解,在绘制的时候,是一个美国兵蹲下来扮成熊猫的样子绘制下来的,形象憨态可掬。”
  
  而天使中队的名字则来自于当时非常流行的一部美国电影。“即使在战争中,美国人依然很随性。”
  
  在飞虎队纪念馆里,有飞虎队曾经使用过的战斗、生活用品,有飞虎队使用过的飞机模型,也有飞虎队执行任务时拍下来的珍贵照片。
  
  值得注意的是,对抗战时期援华航空志愿队,国人比较熟悉的是陈纳德率领的美国航空志愿队——“美国飞虎队”,却不知另一只苏联航空志愿队——“苏联飞虎队”早就参加了中国的抗战。目前,芷江飞虎队纪念馆里也展出了部分相关史料。
  
  现在的飞虎队纪念馆就坐落在以前的芷江军用机场上。1945年8月21日,上午9:30,中美空军混合编队的六架战斗机腾空而起,前去押解代表日本政府到芷江接受无条件投降的今井武夫一行。上午11:15,飞机低空飞行以示敬意,最终降落在芷江军用机场上。
  
  距离飞虎队纪念馆不远,就是坐落在七里桥边上的芷江纪念坊。走进纪念坊,左侧是受降典礼会场,右侧是抗战胜利纪念馆。
  
  受降典礼会场由鱼鳞板双层木结构建筑。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作为投降使节,在此地与中国陆军领导人商定日军向中国军民投降的相关事宜,并在投降备忘录上签字。“芷江受降”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
  
  今井武夫曾在回忆录中痛苦回忆:降使一行,沉痛地陷于伤感之中,内心中充满了绝望孤寂感和不安的心情。作为战败国使节,我们等于拷着双手来中国投降。
  
  右侧的纪念馆,以五角星为核心,环绕着形似橄榄叶的和平鸽图样为标志。一走进纪念馆,两个大V赫然入眼。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一个是平面的V,一个是立体的V,都象征着胜利,也是纪念馆的主题。平面的V上刻着日本投降书,并刻有中国人民抗战八年浴血奋战的图像。立体的V记录着解放日报刊登的日本投降的消息和刀枪入库的图像,寓意战争结束。V上的时间记录着1945年8月21日,这一天中国战区受降典礼日本投降,历史永远定格在这一天。”
  
  1945年8月17日,湖南怀化芷江被正式确立为中国战区受降地,湘西小城芷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反对外来侵略受降城。选在芷江受降主要是因为芷江建有当时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芷江机场,并是保卫陪都重庆的军事重镇,同时也是抗日战争取得转折性胜利的雪峰山会战的战略总部。
  
  今年4月19日,一段20余分钟的日本代表在湖南芷江签订投降书过程的视频资料面向世人。如今,每个来到纪念馆的人都能在放映室看到这段珍贵的历史视频。
  
  在视频中出现的一些画面也被拍成了照片。其中一张,中方人员驾驶吉普车押送日方投降代表的照片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工作人员介绍:“四辆吉普车,第一辆是导引车,第四辆是押送车,中间的两辆日本投降代表所乘坐的降车,插着白旗。第三辆吉普车开车的中方人员,认为给日本人开车非常丢脸,因此在拍照的时候都不愿意露出面容。”
  
  纪念馆馆长吴建宏说,“历史是巧合,也是必然的。抗战的第一枪在卢沟桥,最后一枪在湖南芷江七里桥。更巧合的是,今井武夫就是当年制造卢沟桥事变的祸首之一。第一枪他到了,最后一枪投降他也到了。”

来源:红网

作者:陈美淇 李长宏

编辑:刘飞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5/06/29/112267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