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钟江武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基层法治躬行者

来源:红网 作者:郑涛 编辑:刘飞越 2015-07-23 17:24:50
时刻新闻
—分享—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王冬媛,是中共桂东县委外宣办副主任。
  
  这些年来,我和媒体记者多次采访桂东县人民法院,耳闻目睹了钟江武院长许多感人至深的先进事迹,亲身体验了他那高尚的人格风范,深切感受到了他与老百姓的深厚感情。
  
  忘不了2014年9月3日,那是为钟院长送行的日子。那天,郴州市香山陵园,从四面八方自发赶来的市民,从桂东大山换乘几趟车辗转赶来的父老乡亲,泪如泉涌,悲痛万分。90岁高龄的离休老干部漆添鸿看着写给钟江武的挽联,泣不成声,上面写道:“心香一瓣,热泪两行;英年早逝,万人何赎!”在桂东县增口乡白坪村小学,师生们一起种下了一棵桂花树,校长神情凝重地对孩子们说:“我们学校是钟叔叔帮助建成的,这棵树就叫‘院长树’,他不在了,我们用这棵‘院长树’来纪念他!”
  
  那段时间,网上网下、微信微博里的评论如潮,追忆不绝。人们用各种方式缅怀着钟江武,表达着对好法官的敬仰和哀思。我流着眼泪记录着这一切,用颤抖的手一次次按下快门,心中在试问:作为一名基层法院院长,钟江武为什么能赢得百姓的如此爱戴?作为一名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北大学子,他为什么会被人们誉为“基层法治躬行者”呢?
  
  当我沿着钟江武的人生足迹一路追寻,感受着他曾经带给周围人们的温暖和光亮,我终于明白:亲民者民亦亲,爱民者民亦爱,为民者民亦赞。践行法治信仰、躬行基层法治的好法官,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基层法治躬行者,就是无怨无悔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奉献基层的践行者。
  
  翻开我的采访本,时间定格在2014年6月11日,那是一月一次的桂东法院“院长公开接待日”。钟院长从上午8点一直忙到12点,连续接待了5位来访群众。喉咙嘶了,嗓子哑了。这个时候,大家都准备到法院的食堂吃饭,但钟院长却没有起身,我说:“院长,民以食为天,让来访群众等一下吧!”钟院长连忙说:“老百姓来访,说明他们对法院判决不服,也说明他们对法律是信任的。乡亲们来一回法院不容易,我们不能让他们白来。”当我们吃完中饭回来时,钟院长在接访中;当大家又准备下午上班时,钟院长还在接访中。他接待完最后一位来访群众,已经接近下午3点了。
  
  那天接访的最后,来访群众连声说:“谢谢院长,谢谢了!”言语和热泪中,渗透出他们的感谢和感动。那一天,我亲眼目睹了一位基层司法工作者的亲民和务实,也感受了老百姓对法律的希望和信任。望着一脸疲惫却满是欣慰的钟院长,我万万没有想到,这竟然是他的最后一个“院长接待日”。
  
  采访中,钟江武的北大同学胡耿告诉我说:“江武是我们班唯一一个回到家乡工作的同学,他是我们北大同学扎根基层的典范,更是我们的骄傲。”听了胡耿的话,我不禁感叹:“如果你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把你举上头顶。”崇法、敬法、护法,爱民、亲民、为民,正是钟江武一生践行的精神。他认为,基层司法工作更需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他常请同事提醒自己是不是带头做到了公正廉明,是不是真正走进了老百姓的心坎儿里。躬行法治、服务群众带来自我价值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成为钟江武前行道路上的源泉和力量。
  
  基层法治躬行者,就是崇尚法治、守护法治、践行法治的先行者。
  
  钟江武常说:“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法官的第一准则就是不能让老百姓失去对法律的信任。”
  
  法官郭罡告诉我,2013年4月,他主审一起非法狩猎案。案情是四位村民携带鸟铳上山,非法猎杀了一些保护动物,其中就有一只国家级保护野生鸟类,按照刑法的相关规定,应当依法判处实刑。在犯罪嫌疑人被刑拘后,他们的家属发动很多人来求情,要求判处缓刑。他当时心中没底,找到钟江武院长。
  
  钟院长态度坚决而明确,他说:“桂东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保护好、维护好这方山水的生态是我们法律人必须扛起的责任,更是关系到子孙万代的事情,依法进行判决,该判实刑的还是要判实刑。”最终,法槌一响,四名被告人分别被判了九个月到一年不等的实刑,而且心服口服。案件的判决在全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也为全县群众上了一堂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制教育课。直到现在,桂东县再也没有发生过非法狩猎的刑事案件。
  
  在钟江武看来,老百姓心中有杆秤。我们所做的工作都在他们心里默默“过秤”,真心实意为老百姓排忧解难了,我们的分量才会变重,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基层法治躬行者,就是心怀爱民之心,善谋为民之举,常办利民之事的带头人。
  
  采访中,我们一次次来到桂东县增口乡白坪村,这是桂东县法院扶贫驻点的地方,也是钟江武说成自己“走亲戚”的地方。据当地村民统计,他在两年时间里先后走了31次。
  
  原来的白坪村小学建在一个山顶上,因年久失修,早就成了危房,40多名孩子不得不挤在不足60平方米的村部上课。钟江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四处筹集资金帮建新学校。资金到位后,从选址到征地,从设计到施工,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把关。村里交通不便,他常常脚踏泥泞走在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起早摸黑两头暗,钟江武也被老师和村民们亲切地称为“泥腿子院长”。
  
  把钟江武当亲人看的,还有白坪村12岁的孤儿赵春凤。小春凤与80多岁的爷爷相依为命,家里仅靠低保过日,十分贫困。她感到十分幸运的是遇到了钟叔叔,成了钟江武几年来“一帮一”的资助对象,平时送生活费、衣物和学习用品,钟叔叔常往学校和家里跑。
  
  如今,白坪村的孩子们已经搬进了崭新的现代化教室,上学的道路已经宽敞而通达,沿路的节能灯也装上了,小春凤的学习又进步了,而这一切变化,他们的“泥腿子院长”却再也看不到了。
  
  在桂东这样的边远山穷地区,像钟江武这样的北大高材生能留下来工作,是件稀罕事儿。钟江武不仅留下来了,还留下了深厚的印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司法零距离”开放日、法制宣传志愿服务队、法院官方微博、庭审观摩直播、与网友互动交流等等,钟江武用双手带领大家描绘了一幅别样的法治图画,并将这幅图越画越精彩。
  
  “民莫不逸,我独不休。”这是钟江武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用41岁的生命坚守了关心民众、心怀民生的大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最美基层法官的感人事迹。
  
  钟江武走了,但他的精神长在!
  
  谢谢大家。

来源:红网

作者:郑涛

编辑:刘飞越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5/07/23/111574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