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水利厅厅长、湘江保护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詹晓安接受媒体记者采访。
红网长沙11月20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李慧)湖南省政府于2014年2月印发了《<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中“抓源头、畅河道、建制度”的湘江保护近期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天下午,湖南省水利厅组织召开了“湘江保护聚焦·2015”新闻媒体见面会,湖南省水利厅厅长、湘江保护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詹晓安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后按照“强治理”、“重监管”、“调结构”思路来进一步推进湘江保护工作。
六大亮点全面展示湘江保护成效
湘江是湖南人民的母亲河,湘江流域是湖南省人口最稠密、城市化水平最高、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资源和环境压力最大的区域。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域局部地区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破坏现象逐渐显现,其中重金属污染尤为突出。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湘江保护和治理工作。2013年4月,湖南省出台《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省政府于2013年9月成立湘江保护协调委员会和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委员会,并于2014年2月印发了《<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实施方案》,明确了湘江保护的总体目标、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和职责分工,正式确定了湘江保护和治理的“路线图”。
按照“保证水量、优化水质、改善生态、畅通河道”的总目标,以“抓源头”、“畅河道”、“建制度”的近期工作思路,全面加强湘江保护与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用詹晓安的话说,整个湘江保护与治理情况进展顺利,主体责任得到落实,在多部门及市州联动下,老百姓得到了实惠,社会反响良好。
湘江保护经过近3年的工作初步成效明显,亮点频出。詹晓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湘江流域水资源调控能力得到提升、流域水质有了根本性好转、‘民生优先’理念得到贯彻、湘江流域泄洪和通航能力增强、河面更清洁、湘江保护长效机制的建立等方面有了突出亮点。在‘抓源头’、‘畅河道’、‘建制度’近期工作完成后,今后要按‘强治理’、‘重监管’、‘调结构’的工作思路,深入推进湘江保护与治理,构建流域生态文明。”
湘江保护工作开展以来,湘江流域水资源调控能力得到提升,通过新建水库、山塘等水源工程和新增流域工程建设,蓄水能力达5亿立方米以上。水质得到根本性好转,在多部门联动下,加强了对农业污染、工业污染、矿山、城市生活污水等综合治理,实施了大型污染企业搬迁工作。2014年,湘江流域共监测评价水功能区71个,达标61个,达标率为85.9%,Ⅱ、Ⅲ类水质占评价河长的比例达98.3%,3年来共解决流域内616.9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水利部门加大对湘江流域内河道整治力度,投资23.8亿元治理中小河流130条,逐步恢复河道生态,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河道的畅通能力提升。
“十三五”湘江保护深入推进
湘江保护工作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今后任务依然艰巨,仍存在水量保证不足,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水污染治理还不够,有的水功能区还没有达标等问题。如何增加水的调节功能、控制水污染、加强防洪工程和航运工程的建设、实现河道的综合整治?
记者在今天的媒体见面会上了解,下阶段湘江保护工作总体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确保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完成《实施方案》近期工作目标。首先抓源头,就是把“开源”和“截污”作为主要任务。重点加快水库等工程建设增加蓄水,强化水土保持和植树造林等生态措施涵养水源,优化水资源工程布局,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截污”方面进一步减少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大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其次畅河道,重点是保障防洪安全、航运安全和生态安全,开展流域生态治理,实施河道保洁。最后建制度,重点是在流域内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河道及航运管理、生态保护4大制度体系。
第二步是争取在“十三五”内完成《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具体而言,就是到2020年流域内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率、森林覆盖率、航道等级等达到《实施方案》中规定的目标值。
詹晓安表示,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在确保完成近期工作目标后,今后湘江保护将按照“强治理”“重监管”“调结构”九字方针继续开展下一阶段工作,继续加强河道治理、污染治理工作,通过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进一步强化湘江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整个湘江流域产业转型和优化产业布局,使得产业布局更加适应于流域内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让整个流域内的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水利部门,下一步做好湘江保护工作要在湘江流域构筑水生态网、防洪网、排灌溉网、供水网、水利信息网这五张网,打造出一幅“山青、岸绿、河畅、水净”的湘江新画卷。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
编辑:周芬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