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果园镇镇长覃芳。
覃芳深入农户家中调研,开展普法工作。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慧 长沙报道
2015年4月的一天,在长沙县果园镇政府的会议室里,一群基层农民代表正在激烈地议论着如何在农村开展法治文化建设,他们中间有村民组长、妇女组长、大学生村官、退休干部和普通群众,而正带领村民进行讨论的便是长沙县果园镇镇长覃芳。她带头向全镇25000多名村民派发“法治书包”,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教村民学法,通过基层法治文化建设让法治思维渗透到农村每个角落。
萌发:学法出身的女镇长将法律思维贯穿始终
覃芳,2013年1月调至长沙县果园镇任镇长,成为长沙县乡镇为数不多的女性镇长。近日,覃芳被选为长沙市首届“十大最具影响力法治人物”的20个候选人之一,面对记者的采访,她说到果园镇法治文化普及的成绩是大家的功劳,最后光环挂在她身上,有些惶恐。在她的带领下,全镇人民一起建设法治文化,现在果园镇已经形成了干部普法、群众学法的全民用法氛围,真正打通了基层法治建设最后一公里问题。
“覃镇长是一个了不起的女性,它扮演了好妻子、好母亲、好党员、好干部的角色。”认识覃芳的人都说,这是一个感性的女人,却偏偏有着非常理性的思维。原因很简单,她是学法律出身的,而且时时刻刻把法律意识、法治思维贯穿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在任镇长前,她的工作经常与法律打交道。
20年前,覃芳经全国法检系统考试被录取到长沙县人民检察院工作,主要从事侦查监督、公诉、反贪工作。在工作中,她吃苦耐劳、肯钻肯干。正是靠着这种拼搏精神,她的法律素质和业务水平迅速提升。2000年,她顺利通过了全国司法考试获得律师资格,同年,她被抽调至省、市人民检察院参与多起大案要案的查处和公诉工作。她自觉践行“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法治精神,把客观公正、秉公执法作为价值追求和工作准则,先后荣获湖南省优秀办案能手、长沙市“十佳”公诉人、长沙市“四好”政法干警等荣誉称号。
2004年10月,覃芳离开了司法系统,调任长沙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分管安全生产监管、行政执法、事故调查等业务工作。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要求更加细致和严格,“依法办事、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意识依旧贯穿工作始终。
在同事的眼里,覃芳大胆创新,善于改革,积极探索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衔接的途径,强化安监执法和事故查处职能,树立了安监权威。她继续发挥着拼命三郎的精神,怀孕六个月仍然奋战在检查矿山、危化企业的现场,深一脚、浅一脚的实地勘察。在安监局的八年多,她凭着扎实的作风和团队协作精神,确保长沙县连续多年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同时,她坚持法律为准绳,参与办理的500余起违法案件,无一起被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很多案卷都成为省、市安监系统的样板和示范,长沙县安监局被评为“全省依法治省示范窗口单位”和“长沙县行政执法先进单位”,她本人亦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安监工作先进个人。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法治教育滞后、农民文化素质较低,村民缺乏系统的法律知识,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普遍不强,学法、懂法、用法的能力十分有限,“信访而不信法的”现象十分突出。一直在机关工作的覃芳很少与农村、农民打交道,没有任何农村基层工作的经验,调任镇长后,如何在新的工作岗位履好职又要干出点成绩和特色呢?
“果园镇的法治文化建设绝不是简单走过场、搞形式,而是要通过扎实的工作,让广大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和人民群众从根本上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促进社会管理变革,构建起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2014年起,覃芳举起了乡镇基层法治文化建设大旗,开始在农村深入普法的崭新尝试。
她不仅把法律的意识、法治的思维贯穿在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她的客观公正、按程序办事、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也影响到了果园镇的其他干部。她为践行法律所做的努力,让覃芳成了果园镇家喻户晓的名字。
[NextPage]
覃芳为村民解读果园镇法治文化建设《涉农法律法规汇编》。
果园镇开展普法宣传工作,村民积极学法。
开花:“法治书包”送进老百姓手中
我们的采访车驶进长沙县果园镇时,可以看到在进镇的石拱门处印有“田汉故里,山水文章”的几个大字,从开元东路到东八线全长12公里的乡村公路横穿整个果园镇,整个镇上两旁店铺广告牌统一尺寸和清一色绿白相间,车间、工厂坐落在马路边,在很多个交叉路口都有生态农庄的路标,法治宣传栏随处可见,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果园镇和谐奔小康,而这一切,当地老百姓要感谢和拥护覃芳带头开展的法治文化建设年系列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着力解决“信访不信法”等社会治理突出问题,切实提高依法治镇工作水平,2014年果园镇党委、政府决定在全镇深入开展法治文化建设三年大行动。开展了六大主题活动,给每个农户赠送一个法治书包,在镇村干部中开展学法大比拼竞赛活动;全体镇村干部到村组给农户送法大讲课活动;文艺送法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金牌调解能手和法律明白人的评选活动等。
据了解,今年果园镇治安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23%,民意调查满意率在全县排名第二,进京赴省上访率为零,老百姓“信访不信法”的局面明显好转。十个村社区提出了法治立村的口号,湖南省重点工程浔龙河生态小镇项目也在法治建设的保障下如火如荼顺利推进。
退休后定居长沙县果园镇花果村花果组的六旬老人柳树林,他见证了花果组法治环境的大改善。在他的印象中,2年前,花果组道路泥泞,杂草丛生,水渠破烂不堪,上通下不通,村民之间各过各的,缺乏交流帮助,组上一年难得开一次会议。
为了改变花果组的发展现状,覃芳带领干部到花果组调研近20次,很多次都是利用周末时间。“我记得那是2014年6月底的一个星期天,覃芳带领干部来到花果组,广泛动员村民形成摆脱贫困、抱团发展的共识,用普法开路,大力宣传法治,用‘遵纪守法、依法建组’的思想来摆脱贫困落后现状。”柳树林还高度评价了覃芳在该组印卷子让村民参加普法考试,派发法律读本、册子,以节目、抢答、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组织村民集体学法,开展农村普法工作。
花果组的这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普法教育,2年多来,该组没有出现过一起不稳定事件,通过学法,农民的精神面貌好了,守法意识强了,这就是果园镇人民政府开展法治文化年活动的实质成效,这就是覃芳依法执政,深入基层,打通法治建设最后一公里,为法治新中国建设新农村普法工作发展所做贡献的一个缩影。
采访当日,记者随覃芳来到一个组的多户农民家里,听到了“覃镇长多次到我们组上来视察,为我们讲党课、法律课,我们的法律意识有了大提升,她是一个学法、用法、依法执政、一身正气的好党员、好干部”的共同声音。老百姓对法更加拥护,上访少了,遇到事情第一时间先想着寻求法律帮助,再找政府寻求解决途径,思想观念变了,他们参与传播法律的热情高涨。
除了村民要学法,果园镇的干部也要不断学法。据果园镇文化站站长、田汉村第一书记黄鹏介绍,开展普法工作,果园镇利用了互联网+法治思维,在镇村干部中建立了法治文化微信群,覃芳利用干部空闲时间在群里发法治抢答题,并会对答的好的提出表扬,做的不好的提出建议。在干部们心中,她是一位好老师,党员干部内部学法氛围浓厚,这样的学习,让果园镇的干部们每次去农户家中开展普法工作,法律底子更厚了。
“基层法治文化建设是社会的追求,群众的需求,工作的要求。”覃芳在谈及农村普法教育开展的必要性时这样提到,法治建设的主体是老百姓,就是群众,要把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依法治国才能实现。农村是中国法治建设的薄弱环节,也是重点领域,中国有近8亿多人口的农民,农民法律意识提升,决定着法治中国的实现程度。
[NextPage]
覃芳带头在果园镇新明村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快乐骑行”活动。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童勋营全景图。
结果:用行动在果园镇上遍撒法治之花
农村很多现象让人着急,让人心酸,而法律却让这样的难题有了解决的出路。2014年4月份,镇上果福车业有限公司因资金链断裂宣告破产,拖欠800多名职工工资达1000多万元,这些员工全部都是镇上村民,老板的跑路,让他们无处讨薪,几百名村民将县、镇两级政府多次围住。
后来经过果园镇工作人员日夜登门做村民工作,进行普法教育,通过走法律途径,欠资7亿元的该公司实行破产重组,债权转换为股权,原职工拿到了部分工资。村民们通过这起事件更多懂得出了事情要寻求法律帮助,上访的村民少了,村民们逐步知道如何用法、守法,当一个好公民。
果园镇的法治建设,不仅要普法,还要执法。2015年7月份,该镇的一个养猪大户,养着2000多头猪,猪粪的偷排带来了河流的污染,违反了《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而该养殖户怎么劝说也不关闭养猪场。为了收集猪粪偷排对环境造成影响的证据,覃芳带着镇村干部在现场日夜蹲守一个多月,水库采样试验,最终收集了偷排粪污的证据。通过移交县公安局、环保局执法,对该养殖户行政拘留,关闭了养猪场。
目前,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的建设模式在全国新型城镇化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项目于今年国庆节正式亮相。覃芳介绍,这是“多赢用法”发展模式的创新,如何促使政府、企业、老百姓共同用法治思维推动项目建设,实现利益多赢,这是一个创新模式的典型案例。
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项目建设是果园镇的中心工作,该项目占地规模14000亩,计划总投资51亿元,是通过农民集中居住推动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和科、教、文、卫、体等公共工程配套,建设新型小城镇;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发展现代农业、文化、旅游、教育、小城镇开发等综合产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项目涉及到农民宅基地置换房屋、农村土地改革、工程建设、村民关系协调等各个方面,体系极其复杂。
作为镇长,覃芳担任了项目建设指挥部的指挥长,她认为,项目建设既要大胆创新,但是又必须确保健康发展,不“带病”推进,做到又好又快。为了准确把握好平衡点,她又拿起书本,研究国土法、工程管理法、招投标管理法、拆迁实施办法、村民自治法等法律法规政策,并做到依法建设、依法管理。在项目开展土地流转、宅基地置换搬迁等工作时,都需要与农民签订有关合同,这些合同覃芳都要亲自把关后请律师详细审定,制定出非常规范的标准合同,这样既确保了村民利益,又避免了今后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办事流程明晰,工程从开始到结尾的立项、设计、合同、招投标资料等都进行了分类归档保存,有据可查。到目前为止,行政上统一执行意见,按程序办事氛围浓厚,我们开展工作效率提高了。”果园镇城建投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张鸿辉为覃芳依法办事,严谨的工作作风点赞。
记者在同干部、企业代表、群众多方的了解过程中,可以看到覃芳上手抓农村法治建设卓有成效。“法”在果园镇已是去抽象化的概念,它具体到老百姓的认识里就是什么事情可为,什么事情不可为,出了事情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问题。果园镇已经形成了全镇几万人的法律大学堂,干部带头学法普法,群众积极学法守法,人手一本覃芳组织编印的果园镇法治文化建设《涉农法律法规汇编》,所有与农民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摘抄、整理进书本中,发放到每户农民家中。
这就是覃芳,默默无闻,循序渐进,始终以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懈深入基层播撒法治文明之花,让法律意识在果园镇生根发芽,让法治文化开花结果,践行着让国家稳定和谐、社会长治久安的“中国梦”。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
编辑:胡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