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17时,在经过初步信息核对后,有5人因故放弃了乘坐机会,因此确定的乘车名单共有195人。
2月3日上午8时,由湖南龙骧交通发展集团浏阳十五车队承运的5辆爱心大巴,将从浏阳汽车西北站出发,经浏阳经开区去往新化和溆浦。
活动进展
报名截止,乘车名单确定
“我从‘微浏阳’上看到你们的活动信息,便报了名。”24岁的胡境来自溆浦,目前在北盛一家水泥混凝土公司打工。虽然来浏阳才八九个月,但早已是“微浏阳”的忠实粉丝。
“来到这里不久,浏阳本地的朋友就告诉我从微浏阳上可以知晓很多本地发生的事情。”每天看看“微浏阳”推送的新闻,让胡境觉得自己与浏阳更近。也正是这一来浏阳后养成的习惯,让胡境第一时间知晓了这个爱心活动。
新生代务工者,对于微信等网络传播方式已是熟稔于心,而对于年纪较大的务工者则可能相对较为陌生。
为让这次公益活动覆盖更广的务工群体,除了报纸、网络传播外,活动组委会还与经开区管委会联系,将40份“爱心温暖回家路”第五季宣传海报,张贴在经开区人流相对较为集中的便民宣传栏,以及招聘新化、溆浦较多的企业。
昨日中午12时,记者统计报名情况显示,此次活动共有200人报名。在进行初步信息核对时,共有5人因故不能如期离开浏阳,因此截至昨日下午17时确定了乘车名单共有195人,其中新化155人,溆浦40人。这些人员在浏阳以从事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为主。
“根据实际报名情况,我们将对车辆安排进行调整,4台爱心大巴开往新化,1台开往溆浦。”活动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活动组委会再次提醒:爱心大巴出发时间为2月3日上午8时。在2月1日,工作人员会将具体乘车事宜以短信形式通知乘车人员。
人物特写
时隔三年,她再次坐上爱心大巴
从东莞、深圳、佛山等地接回在外务工的浏阳人,再到将在浏阳务工的外乡人送回家乡,“爱心温暖回家路”大型公益活动一直在延续着温暖向善的力量。此次,将坐上从浏阳开往溆浦爱心大巴的舒蓉,感受尤为真切。
“2013年,我怀了宝宝,在深圳一家大型企业上班,临近年关为回浏阳的车票发愁,当时正好看到'接在深圳务工的老乡回家活动'的消息,我和老公还有肚子里的宝宝幸运地乘上了爱心大巴回浏阳。”三年前的温情时刻,舒蓉记忆犹新。
2016年,当她看到送在浏外地务工者回家时再次报名。“我是溆浦人,老公是浏阳人。”舒蓉介绍,生了宝宝之后,他们便留在了浏阳上班。
“现在宝宝也快3岁了,今年我们一家想回我的老家,没想到能再次坐上你们的爱心大巴车。”从深圳到浏阳,从浏阳到溆浦,舒蓉一家深刻感受到“爱心温暖回家路”的温情暖意。
70后母亲,给双胞胎儿子报上名
“我的两个孩子能坐上爱心大巴,觉得非常幸运。”来浏务工5年的朱爱菊很是感激。
十几年前,朱爱菊的丈夫便来到浏阳,在青草一家花炮厂从事药物线工作。“老公觉得浏阳的环境好一些,为了让双胞胎儿子享受到更好教育,5年前他把我们都接到了浏阳。”两个孩子顺利地成为了嗣同路小学的学生,70后的朱爱菊也顺利地在一家企业找到一份工作。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他们就已是集里中学的初三学生了。”朱爱菊感叹,在来浏阳之前,他们一家人分隔三地,一个在浏阳,一个在广东,孩子则在老家,一年到头一家人也难得团聚一次。在浏阳的这些年,虽然他们仍没有钱购买房子,但每天下班回去就能看到孩子们,家人能够生活在一起就是一种幸福。
“去年十月,因为母亲生病,我回去了一趟,所以过年我和老公就不打算回家了,但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很想念他们,所以就让两个孩子回去。”朱爱菊说,“家里负担重,我们还不能停歇。”
他们说
“过年后,还会来浏阳”
95后青年彭本武也是这次能乘上爱心大巴的一员。这位生长在新化县一个小镇男孩,现在是城区一家琴行的架子鼓老师。
“去年高中毕业后,听我老师介绍,浏阳这边需要架子鼓老师,于是便和朋友一起过来看看。”来到浏阳之后,这个小伙子便喜欢上了这里,“家长们挺重视教育,氛围挺好的。”临近寒假,他一天需要给七八个学生一对一上课。
“边教边学,过年后肯定还会来浏阳。”彭本武表示,在琴行里结识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工作的氛围也是他所喜欢的,这些足够让他喜欢上浏阳。
同样,胡境也表示,他已经习惯了浏阳的生活,“借助新媒体,能够及时了解浏阳的动态,也能够及时获悉各种活动,第一时间参与进去。”基于此,胡境觉得,他在浏阳的生活很丰富、很自在。
来源:红网
作者:李丹
编辑:吴若兰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