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浏阳成新化夫妻第二故乡

来源:红网 作者:张玲 编辑:吴若兰 2016-02-01 16:34:50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浏阳站2月1日讯(浏阳日报记者 张玲)翠园路,袁叙丰、周小兰夫妻的家,温暖而干净。周小兰早已买好年货、礼物,只等着那班爱心大巴,回家过年。
  
  有电话响,亲戚问“回家了没?”周小兰说“在家呀!”这才发现对方是问“回新化老家了没”。
  
  在浏阳务工已经十年了,这对来自新化的夫妻,早已将浏阳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
  
  “浏阳给了我们归属感”
  
  袁叙丰、周小兰的老家在娄底新化开发区,十年前袁叙丰因工作原因来到浏阳,从事装饰装修行业,后来创业,就把妻子周小兰接了过来。几年前,两人的小儿子考上了浏阳的一所小学,一家三口就真正扎根浏阳了。
  
  凭着一口外乡话在浏阳落脚,袁叙丰两夫妻这些年的辛苦可想而知,创业压力大,一辆摩托风里来雨里去。
  
  周小兰遇到过一件后怕的事:在一次贴外墙瓷砖时,她爬上两层楼高的钢架给丈夫递材料,没想到架子螺丝松了,她一脚踩空,整个人掉了下来,眼疾手快的她紧紧抓住了窗沿,任那水泥窗割破出血也不敢松手。没等她放声大喊,袁叙丰已经紧紧抓住她。坐上楼板那一瞬间,两人脸都吓白了,好一会没有说话。
  
  幸好之后再没有遇到过那样的事。两人的认真、勤恳,也渐渐获得圈内人的认可,口碑一好,推荐的业务也渐渐多了。转眼十年过去,袁叙丰和周小兰也闯出了自己的一方天地。
  
  “能在浏阳安居乐业,还是多亏了浏阳人对我们的照顾。”袁叙丰说,搬了多个地方都是一团和气,早先租住在指背冲时邻居对他们就特别关照,如今他们离开了,当地的朋友还总是记得他们。
  
  “生活安稳,工作顺利,浏阳给了我们归属感。”袁叙丰认真地说。
  
  乡土是永不能割舍的情怀
  
  一个电话打来,有人喊袁叙丰结账了,袁叙丰也顾不上风雨,赶紧骑着摩托车出门了。年底这一个多月天太冷,贴瓷砖等业务暂时不能开展,两夫妻做得最多的就是问账收尾款。过年在即,老家父母已经盼着他们团年了。
  
  “过年是必须回家的。”周小兰说,往年他们总是大包小包拎着坐车去长沙,再从东站坐车去南站,再从南站坐车去新化,别说多艰苦。今年“送外地务工者回家”的消息传来,她马上报了名,但又害怕受骗,一番咨询才确认这事是真的,“我和丈夫说,来浏阳真是对了,浏阳太温暖了!”
  
  事实上,他们一直有想法在浏阳买套房安家,由于装修业太累且如今竞争太大,两人商量着时机成熟时就认真学学厨艺,转行做早餐店生意,再加上孩子也在浏阳学习,干脆把家安在浏阳。可是纠结许久之后,夫妻俩还是选择,把这些年辛苦挣的钱在老家盖一栋新房。
  
  袁叙丰的考虑是:老母亲一辈子住着土砖屋,应该让她好好享享晚年福了;周小兰想得更长远,如今两人还年轻,但是老了呢?农民子女的血液里就流着乡土的因子,晚年种种小菜养养鸡,是永远不可割舍的情怀。
  
  邻居敲门,关照着周小兰过年回家注意安全,记得关好水电。周小兰感叹,在盛年的时候,在一个温暖的地方奋斗,没有遗憾;等到老了时,回到老家,暮景桑榆,岁月静好。
  
  人物特写:以前回家,坐火车都要12个小时
  
  70后代表康泉辉、谢又云夫妻
  
  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康泉辉夫妻,是新化温塘镇联合村居民,家中老父亲刚去世不久,母亲六十七了,两个孩子一个读初中,一个才十岁。
  
  作为家中的主心骨,可以离家万里,可以中秋打电话,但过年是万万不能忽视的,即便是一双空手回家,也能抚慰家中老人和孩子期盼的眼神。
  
  最苦的日子是在深圳打工时,坐火车要12个多小时,到了站还得转车,再坐摩的。
  
  “记得还是绿皮车的时候,人太多,我们只能从车窗爬进去,买不到坐票只有站票。”谢又云说,但即便就这样空手回家,也让家人等不及站在村口树下,望眼欲穿。那风尘仆仆的千辛万苦,在听到父母一句“回来了就好”以及孩子们一个“熊抱”,一切都值得了。
  
  在外奔波久了,更想回家过年
  
  80后代表康向华、李向荣夫妻
  
  芸芸众生中,康向华和李向荣的爱情只是一朵小浪花,两人在东莞打工时认识,此后比翼双飞在外奔波,2014年,他们经朋友介绍来到浏阳一家企业,康向华在平磨部门当洗机员,李向荣成为流水线上一名操作工。
  
  在外工作这么多年,康向华已经习惯了如何融入一个新城市,应聘第二天就直接上岗。回忆2003年,他拎着包直接奔赴广州,制作师、捡纱员、电线工等都干过,李向荣也和他一样勤勤恳恳。
  
  “在东莞六七年,过年只回去过一次。”康向华说,“年轻时还不觉得,后来就越来越想家,想家乡的龙灯,想邻里的鞭炮,想妈妈做的雪花丸子。”
  
  浏阳至老家新化大约四小时,这是康向华夫妻留在浏阳工作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如今父母带着两个宝宝在老家生活,女儿想要一台点读机,儿子选择了要玩具,还有父母,想为他们买两套保暖内衣……一切都计划好了,只等着那辆赴家的大巴车,归心似箭。
  
  年轻想闯荡,但也想家
  
  90后代表方俊、任红夫妻
  
  新化小伙方俊认识任红并结为夫妻,是在浏阳,这座城市不仅仅是他们工作的地方,更是一个浪漫之地,多了一层“千里来相遇”的内涵。
  
  年轻时总是希望在外面跑,看看世界,方俊也是这样:初中毕业后就去了深圳、广州,随后又奔波于浙江、厦门。很多人认为年轻人已经不太在意“过年回家吃团年饭”,但方俊认为:只要是中国人,不管年轻与否,没有过年不盼着回家的。
  
  “我只有一次没有回家过年。”方俊说,在东莞那年,他大年三十了才放假,赶不上回家的火车,实在没办法只好留在那座城市,“说真的,越是这样人流量大的城市,越是在过年的时候显得冷清,那种孤独的感觉真的很难受。”
  
  回家陪陪父母,说说话,这才是辛苦了一年对自己最大的犒劳。
  
  他们说
  
  李德志,1985年出生,老家浏阳,在外务工三年
  
  “虽然八零后的人思想更开放,对于回家过年不是那么执着,但于我却是独一无二的答案:必须回家。家中父母盼着你回家,那是一种只有一起吃饭、守岁、放鞭炮,才能抚慰的情感需求。”
  
  佟静,1981年出生,老家洞阳,在外务工十年
  
  “这十年,我有两年在外过年,和当地浏阳人圈子吃吃饭喝喝酒逛逛街,如果时光重来,无论什么代价,我都愿意选择把这两年的遗憾补上,把父母的失望补上。也许只有年纪越大,才能听到来自家乡、亲人的呼唤:回来吧,我想你了。”
  
  李志远,1993年出生,老家新化,在浏务工
  
  “在外务工这么多年,今年是第一年我自己回家过年,往年在广州时,都是提前给父母汇款买车票,接他们来我的住处,你不知道年下车票有多难买!虽然很不忍父母舟车劳顿,但是他们也理解我。”张笑,1995年出生,老家浏阳,在深圳务工
  
  “对于离异的家庭来说,过年团圆是一件尴尬的事,今年我很早就接了妈妈过来,对于爸爸,尽管我们很难相聚,但我依然知道除夕那天无论多晚,他都盼着我的电话,报个平安说一句:爸,过年好!”

来源:红网

作者:张玲

编辑:吴若兰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6/02/01/106566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