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是浏阳市首轮禁猎期的第一天,市林业局林政执法大队在集里街道破拆鸟网后,又在当地护林员的带领下,向关口街道金桥村的深山挺进10公里,清剿掩藏好的兽夹。
按照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禁猎陆生野生动物的通告》,从3月1日起一年内,全面禁止在全市范围内非法猎捕陆生野生动物。
深夜坟场蹲守,破拆10米长捕鸟网
“树林子里有一张鸟网,我还从网上救了一只比较大的鸟。”2月29日,市民易先生向市林业局举报称,他在集里中学后山意外发现了一张非法捕鸟的大网,当时他正在树林里踏青,听到一阵悲怆的鸟鸣。
循声望去,一只鸽子大的鸟儿正在空中扑腾,“似乎被什么东西挂住了。”他走近才发现,这只鸟挂在一张网上,网的丝线很细,整张网显得很飘逸,被两根长竹竿撑着,如果不仔细看,很难发现是一张网。
他小心翼翼把鸟儿取下,发现鸟受了伤,且化脓,看得出,鸟被挂住的时间较长。易先生把鸟儿带回家后,给它喂食,并涂了消炎药膏。
接到举报后,市林业局林政执法大队先到现场踩点。当晚8时,出动执法人员在大网附近的坟场蹲守至深夜,都没人来收网。于是,执法人员将10米长的网具取下、破拆,并救了一只鸟。
经执法人员鉴定,易先生救下的鸟系省级保护野生动物山斑鸠,俗称“野鸽”,被放归自然。
执法人员介绍,大网布设在树林里,傍晚鸟类归巢飞回树林时,很容易被挂上。
深山跋涉10公里,清剿掩藏好的兽夹
执法人员在日常巡查时,收集到一条关键线索:在关口街道金桥村白石组的深山里,有非法狩猎人员放置铁夹,对野生动物造成毁灭性打击,甚至威胁人的安全。
村民们反映,曾有人上山劳作被铁夹夹伤。
上午,执法大队出动12名执法人员,在当地护林员的带领下,一队人马徒步沿着山间羊肠小道向深山挺进10公里,在金桥村白石组一处人迹罕至的山上,执法人员发现了直接在山路上挖的陷阱痕迹。
路面每隔3米有一个小坑,执法人员介绍,非法狩猎人员将铁夹放置在坑里,再进行伪装,野生动物经过时,一旦踩中铁夹就会中招。
在一棵大树下,执法人员搜寻到了一个小铁夹,小心翼翼将铁夹取出后,发现夹子的尖齿上还沾有一小撮野生动物毛。
“这里是一条野猪道。”眼尖的执法大队大队长吴晓文发现一处下山坡道,没有道路,但坡底有条小溪,吴晓文认为,按照野猪、麂子等野生动物的习性,它们会从这里下山饮水。
当他手里用来探路的木棍戳中一摊枯叶时,突然“咔”的一声,他立即把棍子扬起来,发现木棍被一个大铁夹死死夹住。原来,枯叶下掩藏了一个铁夹,比第一个夹子大得多,并用铁链拴在旁边的树上。
“小的野生动物能夹死,大的至少能夹伤。”吴晓文介绍,铁夹的一对夹子内侧有向内凹的利齿,野生动物被夹住后,疼痛难忍会冲撞企图逃脱,但由于夹子被铁链固定,越挣扎越被夹得紧,直至落入非法狩猎人员手里。
近期,市林业局还将联合市森林公安局展开非法狩猎工具清剿行动。
新闻链接
全市范围内禁止用任何工具非法捕猎
按照市人民政府1月25日发布的《关于禁猎陆生野生动物的通告》,为保护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2016年3月1日起至2017年2月28日止,全面禁止在浏阳市范围内非法猎捕陆生野生动物。
《通告》规定,陆生野生动物(指国家重点保护、省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国家、省保护的有益的和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属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
《通告》还明确列出了禁猎工具和方法:禁止使用军用武器、气枪、猎枪(包括利用火药击发的改良枪具)、毒药、炸药、地枪、排铳、铁夹及人为直接或遥控(或数码)控制等危及和伤害野生动物安全的狩猎装置和工具猎捕陆生野生动物;禁止夜间照明行猎、歼灭性围猎、火攻、陷阱(坑)、烟熏等方法猎捕陆生野生动物。
同时,禁止非法猎捕、宰杀、收购、出售、加工、利用、储存、运输、携带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以及为其提供工具或者场所,禁止制作、出售猎捕野生动物的气枪、猎枪(包括利用火药击发的改良枪具)、毒药、炸药、地枪、排铳、铁夹及人为直接或遥控(或数码)控制等危及和伤害野生动物安全的狩猎装置和工具等。
违反《通告》规定的,由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举报电话:市林业局83612829、83611288,市森林公安局83611587)。
来源:红网
作者:罗时茂
编辑:刘艳芳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