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责任,变“打太极拳”为“打组合拳”。生态县创建办要切实负起牵头协调作用,强化统筹协调,搞好任务分解,把生态县创建各项任务具体细化到各相关责任单位,搞好事前统揽、事中检查、事后总结。生态县创建工作17个牵头单位要对照各自职责分工,搞好本单位本部门的牵头落实,坚决落实好各自任务。各相关单位要搞好配合协调,做到生态县创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决不允许冷眼相看、相互推诿的现象发生。各乡镇各部门要强化领导,把生态县创建工作当做一把手工程,做到动员会议亲自部署,重点工作亲自检查,创建活动亲自参与,要加强对本单位本部门工作人员的教育引导,切实做到生态县创建不留死角、创出成效、社会满意、群众受益。各乡镇要搞好“两洁”行动,作出示范,做好榜样。
精准发力,变“全面撒网”为“重点突破”。抓生态县创建,既要抓全面,更要抓重点,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精准发力。当前,抓好生态县创建最关键就是要抓好环境整治“7+1”行动,以专项行动为抓手,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夯实责任,抓出成效。在农村垃圾治理上,要突出沿水、沿路、沿景、沿街“四沿”重点,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全面开展“大扫除”清除村庄、公路和乡村道路沿线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实现村村无垃圾,处处有景色的美好农村画面;在城市环境治理上,要突出小街小巷、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清除死角盲点,防止表里不一,坚决整治表面光鲜亮丽,里面藏污纳垢的情形。这个问题,零阳镇、新区管委会要负起主体责任,搞好彻底整治。现在县城区在环境整治上还存在“灯下黑”的情况,羊角山、琵琶洲等城区周边还有垃圾成山的现象,大有“垃圾围城”之势,各乡镇也有这个情况,必须迅速加以解决;列入全市直接考核排位的13个农村垃圾治理重点乡镇和32个家庭清洁行动重点村(居),代表着慈利生态县创建的整体水平,要因地制宜逐个制定方案,专项进行治理,列出任务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各级领导层层包干负责制,严肃责任追究,决不允许在全市考核中为慈利丢分抹黑。
共建共享,变“单打独斗”为“全民参与”。生态县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开创全民共建共享的生态县创建局面,努力构筑“县委领导、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全民参与、重点突破、全面覆盖”的大创建工作格局。要注重整体效应,引导全面参与创建工作,严格按照《2016年慈利县环境整治“7+1”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发动各层各级力量参与到创建工作中来,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一盘棋”意识,既各司其职,又服从大局,对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加强协调,整体联动,做到特事特办、快事快办,想最好的办法,配最强的力量,以最短的时间和最高的效率,达到最佳的效果。各乡镇要按要求设立环境保护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升环境保护能力;要强化创建活动载体建设,激发全民参与创建热情,教育系统要通过“小手牵大手,文明一起走”教育主题活动,以学生带动家长,以家长促进社会共同参与创建工作。县妇联要组织好“文明卫生家庭”创建和评选工作,团县委要通过组织青年志愿者上街道、进景区、到户外线路沿途开展垃圾清理行动,倡导文明卫生新风尚,各社区(居委会)要扎实开展“门前三包”行动,把创建工作根植人心,使文明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继续深入开展县直机关干部周五环境集中整治日行动,通过行动切实提高干部职工创建参与意识,这里要强调的是,这次行动从下个星期五重新正式启动,大家一定要提高认识,要通过参与清洁整治行动理解创建目的,提升自身素养,维护创建成果,坚决防止过去少数单位搞形式主义,以资代劳的行为,领导干部要亲自参与,县委办政府办督查室和生态县创建办要搞好督查,做到一月一总结,一月一通报。
来源:红网
作者:王健 彭齐友
编辑:吴若兰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