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回望出发的地方”之二]蒙达尔纪雷蒙特列街15号 湖南的一扇“历史之窗”

来源:红网 作者:张英 秦楼 编辑:王娉娉 2016-06-23 17:32:1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专题:回望出发的地方——赴法勤工俭学和红色小镇蒙达尔纪

红网专题:回望出发的地方

竹篱斜护的新民学会旧址,掩映在葱葱郁郁的树木中。

竹篱斜护的新民学会旧址,掩映在葱葱郁郁的树木中。

新民学会党史陈列馆。

新民学会党史陈列馆。

  编者按:回望历史,在中国共产党酝酿的过程中,活跃着一群湖湘青年。在湖南长沙,他们组建了新民学会,立志改造世界与中国;在法国蒙达尔纪,他们勤工俭学,寻找救国救民真理,酝酿了中国共产党的名称。湖南、蒙达尔纪,都是他们出发的地方。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6月16日,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在红网调研时指出,要牢记党史,立足湖南省党史资源丰富的优势,用鲜活、生动、接地气的报道,大力宣传好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6月12日发表文章,讲述了湖南在蒙达尔纪买下李石曾故居并计划改造成中国赴法勤工俭学纪念馆背后的故事,让这群湖湘青年和蒙达尔纪这座小城,重新在湖南人的视野中鲜活。

  6月22日起,红网和时刻新闻同步推出系列融合报道《回望出发的地方——赴法勤工俭学和红色小镇蒙达尔纪》,在中国强起来的今天,回望那一段峥嵘岁月。

  相关链接:
  
 
 [“回望出发的地方”之一]赴法勤工俭学背后 湖湘青年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张英 摄影 秦楼 长沙报道
  
  中国,法国;湖南,蒙达尔纪。
  
  20世纪20年代前后,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大历史背景下,一场轰轰烈烈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席卷中国,也让两个相隔万里的地理坐标相互间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再过不久,在法国的蒙达尔纪,一幢位于雷蒙特列街15号的古老宅子,将首次通过图片、文字、影像和实物,以全新的方式向世界讲述那段久远中国往事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群湖南革命青年在法勤工俭学的峥嵘岁月。
  
  为了了解那批风华正茂的青年当年怀揣理想信念漂洋过海的经历,那段峥嵘岁月给中国历史进程埋下的伏笔,近日,时刻新闻记者采访了中共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的专家,听他们解读那段并不如烟的历史记忆。
  
  为寻出路,湖湘青年负笈而上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推动是勤工俭学运动的大历史背景。彼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群有志青年开始探寻人生道路和国家、民族、社会的出路。湖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进步知识青年创建了新民学会,创办了《湘江评论》,发出了改变中国与世界的怒吼。”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张志初说,在此背景下,毛泽东、蔡和森等一批新民学会的青年顺应潮流,投入了组织赴法勤工俭学运动。
  
  1918年4月,新民学会在长沙成立。1919年3月,全国第一批赴法勤工俭学的青年出发,其中湖南43人。新民学会中赴法勤工俭学的有蔡和森、萧子升、张昆弟、李维汉、萧三、欧阳泽、向警予、蔡畅、罗学瓒、刘清扬、熊季光、熊叔彬、魏璧、劳君展、刘明俨、张怀、曾以鲁、熊光楚、陈绍休等19人。
  
  “到法国后,蔡和森、向警予、李维汉、李富春他们在蒙达尔纪既勤工俭学,又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蔡和森很快过了法文关,在法国‘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著作。”张志初介绍,除了自己学习外,蔡和森还向国内传播马克思主义。1920年8月,他跟毛泽东通信,交谈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问题,交换关于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方法和步骤的意见。9月16日蔡和森给毛泽东的长信中,阐述成立共产党之必要,主张“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他们的通信实际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关于党的建立、建设方面的一些理论成果。
  
  在法的新民学会会员还在蒙达尔纪召开会议,讨论学会的发展方针和“改造中国和世界”的道路。1920年5月1日,在蒙达尔纪,蔡和森、向警予并肩而坐,共同捧着打开的马克思《资本论》合影,结成了爱情和理想事业的“向蔡同盟”。“两人的结合也为五四运动时期中国青年探索新的婚姻和爱情观作出了榜样。”张志初说,后来毛泽东在国内“听得向蔡同盟的事,为之一喜”,“务使全人类对婚姻制度都得解放”。
  
  张志初表示,到法国后,湖南的革命青年不忘使命,将刘家台子(新民学会旧址所在地)的革命理想——“改造中国与世界”延续到了蒙达尔纪。
  
  历经曲折,在法国争取生存权和求学权
  
  “在法勤工俭学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相反学生们在此期间历经曲折和艰辛。”省委党史研究室巡视员夏远生说。
  
  1920年秋冬,法国出现新的经济危机,工人失业,勤工俭学随之陷入无工无学、饥饿病亡的困境,严峻的形势迫使勤工俭学学生团结起来进行斗争。1921年2月28日,巴黎市区及近邻的400多名勤工俭学学生在蔡和森、向警予、李维汉等人的率领下掀起了争取生存权与求学权的“二·二八”运动。
  
  “二·二八”斗争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引起法国政府高度重视,外交、教育、劳动、商业四部代表和中国驻法公使馆代表于5月4日联合组成“留法中国青年法中监护处”,无工无学的勤工俭学学生凭证暂时在该处领取每日5法郎的生活维持费。但是,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与旅法各界华人发动反对中法秘密借款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后,9月3日,法国政府宣布停发勤工俭学学生的维持费。走投无路的学生在蔡和森、赵世炎、李立三、陈毅等人的领导下,组成125人的先发队,进占了里昂中法大学。10月14日,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蔡和森、陈毅、李立三等104名勤工俭学学生被强行押送回国。
  
  “这批人被迫中断了在法勤工俭学,回国后他们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留在法国的一批青年继续进行勤工俭学,学习法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其中一批人后来成了在科学、技术、工程、文学等方面的专家,向警予、李维汉、李立三、李富春等人还在国外建立了共产主义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很多工作。”
  
  李维汉后来在《回忆新民学会》一文总结有关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影响:它使法国资产阶级亲眼看到中国青年从五四运动以来迸发出来的一派不怕军阀统治,不受洋人欺侮,力争自己掌握命运的气势。许多人抛弃了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十月革命的道路;更多的人后来积极投入了反帝国主义和反军阀主义的斗争。
  
  蝴蝶展翅,影响中国和湖南历史的一扇“窗”
  
  夏远生表示,赴法勤工俭学是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发展的大历史背景下,一群有志有识的青年为探寻人生道路和国家、民族、社会的出路作出的选择,他们当中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这对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建设和它领导的革命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因为共同的文化背景,同受湖湘文化和新民学会团体的影响,一批湖南的革命青年成了蒙达尔纪最活跃的一群,也成了日后影响中国革命和历史的重要骨干。”夏远生说,蔡和森、李维汉、李立三、李富春后来成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向警予是中央政治局委员。
  
  “毛泽东虽然没赴法勤工俭学,但亲自组织了赴法勤工俭学和赴苏联学习的运动,让一批先进的青年外出求学、求知、求真理,为后来中国共产党人才的集聚,领导骨干的成长产生了很好的作用。所以勤工俭学运动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位于法国蒙达尔纪雷蒙特列街15号的这幢老宅子,记录了中国尤其是湖南革命青年在法国的一段峥嵘岁月。
  
  张志初表示,蒙达尔纪这幢不足300平方米的老宅是中国尤其是湖南一扇在法国讲述中国故事、湖南故事的充满温度的友谊之窗、历史之窗。
  
  “从党史研究来讲,这一扇窗也将进一步使有关方面能够重视挖掘那段史料,研究那一批革命青年从国内不远万里到法国求学的艰辛历程,还有他们在法国生活工作的情况以及在探索中遇到的困难和经历的斗争。这对弘扬他们求索的精神,促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很有积极意义。”
  
  8月下旬,在法国的蒙达尔纪,雷蒙特列街15号,这座饱经沧桑的古朴老宅将向世界打开一扇有关中国故事、湖南故事的温暖之窗。

来源:红网

作者:张英 秦楼

编辑:王娉娉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6/06/23/103161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