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研讨会在湘举行
时刻新闻记者 杨艳 摄影 杨杨 实习生 赵毅旻 长沙报道
7月7日,中宣部理论局在湘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理论研讨会,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中宣部副秘书长兼理论局局长夏伟东出席并讲话,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文雄主持。
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社会变革需要理论和大师,实践创新呼唤理论和大师,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何不辜负这个时代?时刻新闻记者摘录代表发言,让我们看看湖南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如何在思考中前行,如何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湖湘智慧。
学深悟透笃行“5·17”重要讲话精神
湖南省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省政府新闻办副主任 肖君华
习总书记的讲话是推动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大繁荣的纲领性文献,全省社科工作者要学深、悟透、笃行,努力成为先进思想的倡导者、学术研究的开拓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湖南在行动。5月26日,湖南省委召开常委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6月12日,召开了湖南社科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讲话精神座谈会,来自省社科院、省委党校、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代表积极发言。以省社科基金项目的名义,设立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湖南特点哲学社会科学的思路与对策研究”“建设科学的社科成果评价体系”等课题,委托湖南省社科院、湖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等单位开展调研。
同时深入高校与基层,通过座谈,听取高校师生、市州宣传部门对贯彻落实讲话精神的意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社科办正在起草《构建中国特色、湖南特点哲学社会科学的实施意见》。
按照工作安排,湖南将继续开展专题培训,做到全员培训,全面覆盖。同时加快制定出台《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湖南特点哲学社会科学的实施意见》,为促进湖南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遵循。
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高校发展体系
湖南省委教育工委委员 陈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施以育人育才为中心的哲学社会科学整体发展战略,构筑学生、学术、学科一体的综合发展体系”,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正确方向,更是繁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由之路。
育人,首先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要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传播话语的创新,探索校园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创新,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要改革学术评价机制,要进一步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进一步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引导高校正确处理行政权、教育权和学术权的关系。
学科建设,要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并重,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间相互渗透。其次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和湖湘特征,又要有原创性和时代性,要创造有社科湘军特质的学科、学术、话语。
目前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22495人,这还远远不够,要进一步深入实施“芙蓉学者计划”,继续实施“高校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造就一批学科带头人、中青年理论骨干和大师级人物。
当好“排头兵”“战斗员”“推动者”“智囊团”
湖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宋智富
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我们需要充分发挥社科联的职能作用,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当好学习宣传的“排头兵”。注重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注重学立场、学观点、学方法,注重学习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透彻性;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运用“声、报、屏、网”,开辟专栏、专版、专题,发挥示范引领,形成联动效应,掀起学习讲话精神的热潮。
当好高举旗帜的“战斗员”。针对马克思主义在有的领域中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和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的状况,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进头脑、进讲坛、进教材,让马克思主义牢牢占领思想舆论主阵地;引导广大社科工作者在科研教学和宣传普及中,旗帜鲜明地划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指导各级社科联牢固树立阵地意识,管好社科讲坛论坛和期刊网站,管好社科类组织,管好社科队伍。
当好贯彻落实的“推动者”。搞好上下联动;组织联合攻关,围绕讲话精神确立一批重大专项课题,形成“联合攻关、集团作战”的新格局,力争推出一批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构建协调机制,形成社科普及“大合唱”,树立“社科普及+”思维,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普及到千家万户。
当好服务大局的“智囊团”。完善社科评价机制,发挥好社科课题立项、人才评优、成果转化的激励杠杆作用;开展前瞻性、战略性、操作性和储备性研究;大力扶持创新型研究团队,努力推出一批具有原创性、实效性的重大成果;着力打造一支具有湖湘特色、湖湘风格、湖湘气派的社科理论“湘军”。
发挥湖湘文化资源优势助推社科繁荣发展
湖南省社科院副院长贺培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标志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又一个春天的到来。迎接这个新的春天,湖南社科理论研究工作要积极创新,发挥湖湘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发挥湖湘文化资源优势,要加强“湘字号”社科品牌铸造,进一步打造好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省毛泽东研究中心、岳麓书院国学研究与传播中心和湖南省湘学研究院这四大品牌,唤醒湖湘文化资本的价值,为湖南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厚植基础。
要注重加强湖南新型智库建设,紧紧围绕打造湖湘智库这一品牌,着力推动1-2家省级重点智库单位进入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推进湖湘新型智库服务地方。
学科建设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推动湖南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不能功利化,满足于跟热门、弃冷门,热衷于跟显学、弃绝学,而应该在确保“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的基础上,加强文学、伦理学、语言学等优势学科建设,加强两型社会与绿色化发展研究等特色学科建设。同时,还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引进一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唐凯麟
习近平同志在总结和高度评价过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成就与贡献的基础上,鲜明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伟大任务,这是一个接地气、鼓人气、壮胆气、有豪气的论断,讲话强调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立足中国,研究中国问题,指导中国实践,从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等方面都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为此我们深受教育,深感鼓舞。
我常常和同事与学生共勉,既然选择了伦理学专业,就不应该靠它而生,而应该为它而生。我们必须提高对哲学社科学重要性的认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方向,努力做一名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
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这是党和人民对广大社科工作者的极大鼓舞与期盼,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胸怀、胆识和担当。就伦理学教学与研究而言,应该思考如何真正构建以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秩序为总体价值坐标,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价值目标,科学地回应当代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我国正在深化发展的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支持、智力资源和人格范型。
“四个坚持”打造一流省级智库
湖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梁志峰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形势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献。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作为省委省政府的核心智库、重点智库,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到“四个坚持”,努力打造一流省级智库,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多做贡献。
坚持政治立“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与坚持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结合起来,解决好为什么人的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站在全局高度及时解剖研究,大胆建言献策,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对策建议,真正当好参谋助手。
坚持质量兴“库”。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在塑造品牌上下功夫,立足湖南省情与中心实际,多做积累、多练内功、多出精品,形成鲜明的研究特色和较为明显的研究优势。
坚持创新活“库”。落实新理念,创造新方法,形成新机制,积极开展地方政府新型智库创新试点工程,积极推进“大数据+智库”的具体行动,重点打造“一库三平台”和推动示范应用,同时在课题选题、成果转化、协同创新等方面形成新机制。
坚持人才强“库”。抓好人才引进和培养,抓好人才使用和考核,抓好人才的后勤保障。
高校社科工作须抓住三个关键
湖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唐未兵
马克思主义资源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最大增量”,自从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党和人民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今天,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这正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源头活水。
高校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一支主力军和重要阵地,繁荣发展高校社科工作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教师真信马克思主义和坚持党管人才。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能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作用重大。只有教师真信马克思主义,才能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高校党委要履行好主体责任,把住人才规划关、人才准入关,人才培养关和人才学风关,把“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行为言论有底线”要求落到实处,做到“教”中思想言论有立场,“研”中政治方向不偏离,构筑良好的学术生态,推动高校形成崇尚精品、严谨治学、注重诚信、讲求责任的优良学风。
切实担负起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授熊萍
“5.17”讲话把哲学社会科学正式提升到和自然科学同等重要地位来对待,表明中国正从过去单纯的“工科治国”模式,转而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地位与作用,从传承中国文化、重塑中国精神、融入世界潮流的需要来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是治国理政高瞻远瞩的做法。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要弄清楚“为谁发声、发出什么声音和如何发声”的问题,新闻工作者唯有聆听时代声音,回应时代呼唤,客观、真实、全面记录生活,把人民的声音传递给党和政府,把党和政府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才能推动新闻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习总书记说,要“俯下身、沉下心、查实情、说实话、动真情”,期望新闻创作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让人表现出“人”的样子。“士不可以不弘毅。”新闻界应内化导向意识,创新形式,创作出有力量的学术成果,推送出有影响力、有传播意义的新闻作品。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既要研究基础理论问题,也应关注发展中重大而紧迫的问题。中国知识分子历来崇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领风气,以深厚的学识修养赢得尊重。
培养“真信真懂真情真投入”的教师队伍
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吴家庆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要强化使命意识,直面主要问题,抓好自身建设,方能真正建设成为一流的教学基地、一流的研究高地和一流的思想阵地。
作为教学基地,要把“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放在首位,要旗帜鲜明讲马克思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创造性地讲好中国理论、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为研究高地,要把“做什么样的学问,为谁做学问”作为必答题,解决好为什么人做学问的问题,聚焦人民的实践创造,把国家、民族和百姓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以建设性的心态开展学术研究,用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服务社会,用高尚的精神人格引领社会。
作为思想阵地,围绕“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为谁发声”这一原则问题,在加强思想理论引领、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提升思想的引领力和话语的主导权方面发挥主要作用,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发出中国声音、传播中国思想、讲好中国故事的排头兵。
总之,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把握政治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坚持科研强院,坚持人才兴院,着力培养“真信真懂真情真投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
来源:红网
作者:杨艳 杨杨 赵毅旻
编辑:康晓乔 实习编辑 陈佳婕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