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届湖南文物解读大赛】石门文庙解说词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陕静 编辑:胡冲 2016-11-14 13:53:10
时刻新闻
—分享—

  各位游客:大家好!

  非常欢迎你们来文庙参观,我是你们此次文庙之行的讲解员,我叫××,你们也可以叫我小×,希望我的讲解能为你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石门文庙位于石门县楚江街道办,据清同治《石门县志》记载:文庙始建于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庙址多次变迁。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县丞刘澄鼎建,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知县王茂增修。明弘治十七年(公元1504)时,邑侯周帮将文庙改迁长溪北(即今文庙处)。

  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知县宋小旬重修崇圣祠,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至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知县郑佩庄,教谕李盛春,训导余审率诸生董其事,维修大成殿五间,两庑各五间,大成门三间,门左二间为名宦祠,文官厅,门右为乡贤祠、武官厅,崇圣祠五间,另建宫墙一围。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张中丞筹修尊经阁、棂星门、泮池桥、脚道、石栏、拜场、周围垣墙等。馆内清幽宁静,环境优美,红墙绿瓦,雕梁画栋,小桥流水,绿树葱葱,人文景观与自然风景相得益彰,是县城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

  1982年县政府明确将文庙移交给文物部门管理,并成立石门县文物管理所,将石门文庙辟为县博物馆,对外开放,并按照整旧如旧的原则逐步恢复了头门、道贯古今楼、泮池、状元桥、大成门、文武官厅、乡贤祠、名宦祠、东西碑廊、钟鼓楼等。石门博物馆有4000多件套文物,其中国家珍贵文物近300件。

  文庙是按南北中轴线对称布局,分三进,两个四合院,由南而北为头门、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礼(乐)器库及东西两庑。原有面积7000多平方米,现存南北长94.4米,东西宽47.6米,总面积4493.44平方米,建筑面积2269.4平方米。

  我们眼前的建筑是文庙头门,头门的匾额是湖南省省委原副书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石门籍人士文选德题写的。走进头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覃正海撰书的对联:“开九州教化之先河,启四海文明于后世。”柱子的反面有幅章弋撰,卿远舟书的对联:“进庙方知文气盛,观桥倍喜状元多”,文庙内所有对联的撰写都是非常有名气的文人,他们把孔庙的韵味发挥得淋漓尽致。

  走进第一个四合院,首先看到的是状元桥、泮池,泮池直径15米,深2.5米,用花岗岩垒砌,池周环以石栏,状元桥宽2米,跨步10米,两侧石栏上阳雕文房四宝、暗八仙等图案,两端有踏步、抱鼓,石料均为汉白玉,状元桥上面三个大字(状元桥),是石门县县委原书记,湖南省文化厅原厅长周用金题写的。为了鼓励孩子成才,以前考上清华、北大的学子会来到文庙脚踏状元桥,钟鼓齐鸣,热闹非凡。其效果很好,这些年石门出了近百余名清华、北大生呢!

  走过状元桥,眼前的建筑是棂星门,为木质结构,四柱三门三楼,高8.7米,宽8.27米,主楼明间七彩斗拱五攒,次楼为七彩斗拱三攒,正间、次间大小额枋上两面都为二龙戏珠、五龙捧圣、双凤朝阳镂空木雕。三门均嵌有云墩雀替木雕。“棂星门”匾额为乾隆皇帝御书。棂星门代表天下文人学士汇集于此,统一于儒学门下。

  继续往前走,眼前的建筑物是大成门,大成门,又称“戟门”,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12.4米,单檐硬山顶,山墙两端泥塑山水人物,飞禽走兽。正脊两端有鸱吻,中置宝瓶,盖黄色琉璃瓦,檐下置卷棚。大成门左为文官厅、名宦祠、东碑廊,右为武官厅、乡贤祠、西碑廊。名宦祠已辟为《著名抗日将领—郑洞国将军生平事迹展》。大成门为《石门县抗战史展》,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特举办此展览。乡贤祠为《毛主席的亲家—陈振亚生平事迹展》

  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进入到第二个四合院了,顺着我手指的方向,是鼓楼和西芜,另一边是钟楼和东庑。东庑、西芜指的是东西厢房的意思。钟楼上有张天夫撰书的对联:钟敲明月沉江底,鼓举星空照晚秋(张天夫是石门县政协原主席,中国作协会员、著名辞赋家)。钟鼓楼为六角形单檐攒尖顶,纯木结构,形体单瘦,飞檐翘角。东西二庑为单檐硬山顶,面阔各五间,盖绿色琉璃瓦,正脊均配有二龙戏珠琉璃饰件。

  西芜为《红色史迹展》该陈列是我县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我县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之一,大家现在参观的文庙还曾经是石门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工农红军红二军团指挥部和石门抗日战争指挥部的旧址。加强对革命传统文化时代价值的阐发,发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举办该展览的主要目的。大家现在看到的实物、图片,都是我馆征集的各个革命时期展现石门党组织从诞生到领导石门人民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一系列革命斗争,直至石门解放的革命文物,再现了贺龙、周逸群、任弼时、邓中夏、关向应、李达、肖克、王震、袁任远等党的早期领导人和军事家先后在石门领导革命斗争,和石门本地为国捐躯的王尔琢、王展程、曾庆萱、陈振亚、龙在前、覃正格等革命英雄。石门曾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在中国革命斗争进程中占有一席之地,是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苏区县。据民政部门资料统计,石门参加红军的达8000多人,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共2300多名,参加志愿军的1700多人中。这些石门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的解放和崛起,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光荣地献出了自己火红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我们要铭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时刻缅怀英烈,创造美好未来!

  正前方的是孔子行教铜像,是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在1998年时为石门文庙捐赠的,高3.4米,价值30万元,是从山东曲阜运过来的。孔子铜像座基背面写着《礼运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有,幼有所长,鳏寡孤独癈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最中间的是大成殿,面阔五间,通面阔24.6米,进深三间,重檐歇山顶,盖黄色琉璃瓦,飞檐高翘,正脊有双龙戏珠缠绕。四周有回廊。整个屋面由八根金柱、十六根檐柱支撑。各檐柱均置雕花撑拱、雀替,为麒麟抱子、丹凤朝阳等图案。殿前有石砌月台,四周绕以石栏杆,栏板上雕刻花鸟、龙凤、文房四宝。月台前御路上置有丹墀,为浮雕五龙戏珠图案,神态十分逼真。在文革时期文庙遭到较大破坏,东庑、钟楼、礼器库、乐器库、崇圣祠、尊经阁、道贯古今楼,德配天地楼拆毁,数百件石柱,石栏被损毁。

  大成殿分为3层,1楼为《石门历史文物陈列》,2楼为《清代古尸展》,3楼为《土家族民俗展》。《石门历史文物陈列》这是我们的主要基本陈列。本展室以地方通史的形式陈列,从出土的远古化石到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从封建社会的夏商周、秦汉魏晋到唐宋元明清,一直到辛亥革命,精选石门出土或发现的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文物500多件,结合图画和说明,展示我们石门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让大家可以直观地体验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鉴赏祖先创造出的灿烂文化,使你们通过耳听、眼看、心想,赞叹祖国的辉煌历史,感怀民族的伟大创造精神。这些都是在石门发掘出土或从社会上征集、拣选入库的,共有金银器、铜器、玉器、陶瓷器、石器等20多个类别,都是我们的祖先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

  参观完1、2楼的展览后,再带大家参观《石门土家族民俗陈列》,让大家对石门的民族民俗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石门历来为土家族的聚集区,2000多年前土家先民便在这里繁衍生息,土家族已占全县总人口的近60%,他们有自己的语言而无文字。土家人信仰“白虎图腾”,石门出土了20多件虎钮錞于,居全国之最,可见石门土家先民在有丰富悠久的文化,至明清时期设添平土司衙门,辖两关十隘,界域南起新关,东抵澧县,西抵慈利、桑植,北抵五峰渔阳关。雍正十三年实行“改土归流”后,仍保留土司制度直至民国初年。石门发现了众多与土家族的文物遗址,如:元代土官元帅覃友仁墓、所街乡添平所土司衙门和白云乡走避隘百户土司衙门遗址、明代添平所土官正千户覃添顺墓,有极具石门土家风格的覃氏祖祠、白云屋桥、万世桥等,以及数量众多的土家民居类建筑。该展览以石门土家人的历史、风俗、工艺为主题,用图片和土家卡花、服饰、雕刻等手工艺品这些民俗实物,展示石门土家人的历史、生活及风俗特点。通过这些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丰富民族传统的文化内涵,开展民族文化宣传普及,培育特色鲜明、气氛浓郁的民族民俗文化,开展移风易俗,创新民俗文化样式,形成与历史文化传统相承接、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新民俗,也是我馆的主要职责之一。

  1998年为迎接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石门召开,对文庙又进行了大规模维修、油漆彩绘,并重修了棂星门、东庑、礼器库及全部石栏、石柱。现除尊经阁、崇圣祠等建筑外,其它均已基本恢复。

  文庙虽经劫难,但仍是我省当前少见的古代建筑,也是常德地区仅存有的一座县级文庙,以砖木结构为主,具有皇宫建筑的款式和湖南重檐翘角地方建筑的特点,建筑工艺精湛,特别是大成殿和钟、鼓楼,高度集中了古建工艺。大成殿四角起翘,龙翔凤腾,钟鼓楼六面挂檐,凤面上翘,各面临空中悬铜钟,六挂均立,穹隆顶着,以作亭冠,造型精美,石刻、木刻、泥塑、彩绘蕴涵浓郁的民俗文化,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也形象地反映了社会历史、自然历史,科学、艺术及艺术传统,使人们在这里开阔知识领域,获得各种教益,在提高市民的人文素质,文化品味,审美情趣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1984年5月,石门文庙被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6月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5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拟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文庙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欢迎下次再来参观。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陕静

编辑:胡冲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6/11/14/99746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