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桂阳县分站11月22日讯(通讯员 夏程鹏)“升祭旗,供三牲,净手明烛,诵读祭文,主祭人斟酒,请盘王饮酒听歌。”近日,湖南省桂阳县白水(杨柳)瑶族乡盘王广场,人头攒动,欢声笑语,来自郴州、永州、衡阳三市六县八乡的瑶汉同胞欢聚一堂,祭盘王、坐歌堂,缅怀先祖,畅叙情谊,共话发展。
桂阳境内的瑶族同胞为瑶族四大支系“盘瑶”的小分支“宝寨瑶”。据考证“宝寨文化”更早于“千家洞”文化,宝寨瑶的婚俗婚宴独具特色,“五彩”瑶服讲究年龄、身份,蕴含着深远的故事传说;而祭祀祖先、庆祝丰收的“盘王节”、对唱情歌、交流感情的“坐歌堂”等活动,更是彰显出厚重的瑶族文化。“小时候,我们就深深感受着瑶族文化熏陶,瑶歌瑶舞是我们最为美好的记忆。”几十年来,白水(杨柳)瑶族乡瑶胞赵春茂用手中道具“狮子柭”,表演瑶舞,传承瑶族文化。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瑶族是没有文字的。随着社会现代化、科技化的发展,民族瑰宝瑶歌瑶语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生活。谁来收集、标注古老的瑶歌与瑶语?谁来抢救这一民族瑰宝?1990年,2016年度“湖南最可爱的乡村教师”华山中心校教师盘琼玉,毅然放弃高薪,返乡收集、传唱瑶歌,教孩子们写瑶文。“一个人活着,需要一种精神,作为瑶族的后代,我有一份责任,要尽我所能,为瑶族做点有意义的事。”盘琼玉与同事编辑了校本课程《瑶族语言教程》,教孩子们瑶文、瑶舞、瑶歌等,并收集整理瑶歌1000余首,还加注瑶文,传承弘扬瑶族文化。
为保护和传承瑶族文化,该县将华山中心校定为瑶歌传承基地,县文化馆、县非遗保护中心每年组织开展两期瑶歌培训。目前,该县“桂阳瑶歌”“瑶族婚嫁习俗”已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长鼓舞”也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文化正重焕独特风情和魅力。
来源:红网
作者:夏程鹏
编辑:刘惟烜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