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长沙12月1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徐海瑞 实习生 唐雪雯 通讯员 刘孙波)未来世界总是充满诱惑——汽车、卫星,以及你观察世界的方式,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1月30日,在2016年长沙市科学技术学术年会上,来自人工智能、卫星导航等方面的专家受邀登台,发布各自的最新科研成果,揭开美妙的未来生活方式。
2016年长沙市科学技术学术年会以“创新发展,科技引领”为主题,既关注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前沿科技的创新与发展,又注重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员孙振平在会上作了“车辆无人驾驶技术与发展”主题报告。“无人驾驶”到底是如何实现的?无人驾驶技术面临哪些技术难题?孙振平一一做了解答。
“无人驾驶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分布式人工智能系统,”孙振平解释。通俗地说,“无人驾驶”面临的技术挑战包括四大方面。“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和控制技术,把驾驶人员从驾驶车辆的单调工作中解放出来。”孙振平介绍,“以后,盲人也可以享受驾驶的乐趣,甚至可以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如孙振平所说,“无人车”除具有思考能力和独自操控能力外,一双“眼睛”便是汽车行驶的基础之备。除相机、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之外,导航系统也成为其必备。
对于导航信息的发展与安全应用,来自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明德祥教授也做了进一步说明。截至2016年4月,北斗/GNSS导航型芯片/模块出货量突破2400万,国产自主卫星导航IP核已批量用于华为等国产手机。目前,中国已开启了北斗导航时代,卫星导航已成为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卫星导航作为国家时空基准的重要基础设施,现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车载导航、车载监控应用为主的基础上,面向海事搜救、民政减灾的专用手机以及对讲机、手持机等应用领域已初步形成规模。”明德祥介绍说,“我们已制定了面向大众市场大规模应用需求的解决方案,并在国产智能手机领域率先实现千万量级应用,在穿戴式设备领域得到小批量应用。”
来源:红网
作者:徐海瑞
编辑:王娉娉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