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长沙3月1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李慧芳)约张卫社做采访,几费周折。要做学术研究,要带博士生,要做手术,还要看门诊……张卫社每天的时间都满满的:“时间不够用,能够分身就好了!”
作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产科主任,张卫社每逢周一、周三都要到普通门诊坐诊,周四则到国际门诊坐诊,排队等待她去看诊的病人往往得提前半个月一个月去拿号。湘雅医院医务科副主任吴静解释:“她(张卫社)不但医术好,业务过硬,还态度好,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所以连外省病人都慕名要来挂她的号!”
她又给患者“加号”了
对专解孕妇疑难重症的名医张卫社,我早有耳闻。此次采访约见是在3月1日,周三,恰逢张卫社在普诊坐诊的日子。忙到中午1:30,张卫社姗姗来迟。“她肯定是又‘加号’了,找她看病的人太多了,她这人又心软,一看到病人确实需要,她就又给人加号(增加挂号)……”
身边带的博士生常心疼张卫社:“加号就加号吧,可问题是她一加起来就没完没了,上午看诊到一点半是常事,有时候要看到2点!又不吃饭又不喝水的,休息半个小时又到了下午2:30上班时间了!”
按照医院安排,医生门诊一个上午通常是看诊40人左右,可在张卫社这里,每个坐诊的上午都要到60人以上,每次她都7:40就提前看诊。统计数据显示,仅2016年,张卫社就看了5000多例门诊。“患者找上来不容易,生病本身就是痛苦的事情,如果加上看病也这么难,人容易对自己绝望。”张卫社每次都反过来开导身边关心她的同事和学生。
每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救死扶伤的故事
在湘雅医院产科的走廊上,两边挂满了患者送来的各种各样的锦旗,成了产科的一道风景线,很多锦旗上都写有张卫社的名字,每面锦旗都是一个救死扶伤的故事。
墙上,其中一面锦旗是长沙县彭女士和家人送来的。2014年,在多年不孕后的彭女士通过试管成功怀上双胞胎。妊娠36周时,彭女士消化道出血、凝血功能测不出被送进湘雅医院产科。
严重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引起的肝衰竭!
凝血酶原百分率(PTA)<10%并伴有多器官衰竭,医学上通常认为患者死亡率达到100%——这是这个几经周折怀上宝宝、“即将触摸幸福”的家庭所不能够承受的!
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救助这个家庭!经过沟通和研究,产科主任张卫社带领湘雅医院产科医疗团队,在采用不增加任何肝脏负担的情况下,成功为彭女士终止妊娠,并在术后最短时间内与感染病科联合开展了人工肝支持!
最终,母子三人转危为安。今年,彭女士的两个宝宝已经两岁多,前些日子,她将宝宝带来医院给大家看。“我们能活过来是一个奇迹,是张主任救了我和我们一家人。”
她为高危孕产妇“保驾护航”
胚胎着床在子宫伤口上、胎盘长在宫颈口、孕妇肝脏器官衰竭……找上张卫社的患者,通常都属于高危疑难病症孕产妇;每一次对高危孕产妇的抢救,张卫社都冲在最前沿。“好些次,连续手术和大手术,她都差点晕倒在手术台上,但她都坚持把手术完成。她说,孕产妇是一个特殊群体,每一个孕产妇都关系着两个家庭,关系着两个或是多个生命。”
“张教授,找到您我就放心了。”这句话是许多高危孕产妇见到张卫社的开场白。20多年的工作中,张卫社一直以自己高超的医术、敢于担当的决策和温馨的关爱浸透在每一次的诊疗过程中。
同时,她还致力于研究怎样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让宝宝平安降临。比如,针对中晚期凶险性前置胎盘所造成的严重出血问题,她带领湘雅医院产科研发出新的止血技术并加以应用,使得科内收治的150余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子宫保留率达到了84.8%,远高于国内外报道的30至50%,让近50%的患者免于输血困扰,达到了“零输血、保子宫”的完美结局。
张卫社还根据近几年孕产妇抢救的成功经验,协助医务部副主任吴静等人搭建了一个独具特色的孕产妇医疗安全防护系统,将湘雅医院收治的所有孕产妇都纳入到各科共同关注,产科全程协同其他科室专家一起来管理患者的孕产妇医疗管理体系,大大保障了孕产妇的健康。这一做法得到了国内同行们的高度认可,湖南省卫生计生委更是在全省进行推广。
她带领湘雅产科创造生命奇迹
采访开始时,有个小细节。记者向张卫社索要一张名片,她翻开办公桌抽屉没有找到名片,里面满满的是一叠的手术用一次性帽子和口罩。她歉意的给记者解释:“万一产房或手术室有紧急情况,我就拿着它们直接往产房或手术室冲。”
冲!是的,没有任何一个词比这更贴切的形容她对生命的尊重和作用。这是位冲在产科危急重症治疗前沿的女人,她带着湘雅医院产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很多极危重孕产妇,在湘雅得到了重生。一些妈妈为了感谢湘雅,还给宝宝取名为湘雅。”医护人员给记者翻看患者出院后表达感激发回来的照片。一张张照片都是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惊心动魄又感人至深!
而这所有的一切,又汇集成了沉甸甸的荣誉——2016年7月,孜孜奉献的张卫社,荣登中国好人榜!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芳
编辑:唐韵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