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千支志愿者队伍“三线”作战 转移群众3万多人次

来源:红网 作者:徐小彬 编辑:陈雪骅 2017-07-05 21:03:51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长沙7月5日讯(记者 徐小彬)他们深入洪水围困的村寨,搜救被困群众;他们协助交通疏导,募捐灾区必需物资;他们开展义务清扫,清运垃圾……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志愿者,在这场艰苦卓绝的防汛抗灾战斗中,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

  6月28日,湖南省文明办、省志工办以省志愿服务组织联合会名义,向全省志愿服务组织和850万志愿者发出了积极投身抗洪救灾的倡议。各市州、县区文明办、志工办和志愿服务联合会积极响应,1000多支志愿者队伍奔赴灾区,配合灾区党委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开展抗洪救灾志愿服务行动。

  “这次抗洪救灾,全省的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发挥了积极作用!”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刘进能如此评价。据省志愿服务组织联合会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3日,全省共投入志愿者63万人次,组织各类船只170余艘,转移群众3万多人次,救出被困群众2300余人,挽救人民群众财产无数。

  【抗灾一线】永州兄弟志愿者划船转移300多名被困群众

永州“救人专业户”唐新林、唐满园两兄弟帮助转移了300多名被困群众。

长沙雨花区一支“女子抢险队”挽起袖子抓起铲子就上战场,加固河堤,及时防止了大面积渗水。

  抗洪一线,不仅是救援官兵的事,志愿者们也步履不停,直接冲上前线,参加抢险救灾。

  在永州冷水滩区,有一对远近闻名的“救人专业户”唐新林、唐满园两兄弟,他们早因英勇救人事迹当选“中国好人”及“湖南好人”。在这次救援抢险中,两兄弟也发挥了大作用。7月1日,冷水滩区杨家桥街道等部分低洼地段受洪水倒灌,近千名群众被困,唐家两兄弟二话没说,就开着自家的渔船来到受灾严重的杨家巷,和消防战士一道,挨家挨户搜救,紧急转移受困群众。到3日,两兄弟一直没有合眼,帮助转移了300多名被困群众。

  “抗洪一线娘子军,众志成城齐防汛,保家卫国男儿事?我们也是一支军。”这首打油诗形容的就是长沙雨花区的一支“女子抢险队”。7月2日,这支30多人的“女子抢险队”来到圭塘河岸,挽起袖子抓起铲子就上战场,加固河堤,及时防止了大面积渗水。看到娘子军们的拼搏,现场男同胞们感动不已,直呼:“妇女能顶半边天!”

  【抗灾二线】长沙少数民族志愿者上河堤送羊肉串和拉面

列提普·图热一家将1000多根羊肉串送到高沙大堤上防汛一线人员手中。

在长沙经商的回族同胞们为抗洪一线人员免费提供拉面。

  在前方,有大批一线人员,在抗灾二线,也有志愿者们疏导交通、维持秩序、送饭送水,在这场抗洪救灾战役里,起到了稳定民心的关键作用。

  7月2日,长沙县湘龙街道高沙大堤上迎来了开着三轮车的列提普·图热一家,他们将刚烤出来的1000多根羊肉串和四箱矿泉水送到高沙大堤上防汛一线的工作人员手中。满满一大纸箱子羊肉串,送到堤上时还是热乎的。堤上的防汛抢险人员不断说着感谢,列提普·图热始终回应:“一家人,一家人,别客气!”

  “长沙也是我们的家乡。”7月3日,洪水围城,长沙城有一支特殊的抗洪队伍,他们是来自甘肃,在长沙经商的回族同胞们。他们自发组织了300多家兰州拉面馆,共180余名志愿者奔赴抗洪一线开展救灾行动。当险情趋于平稳后,他们又纷纷出力,为在场的抗洪抢险的工作者提供免费的牛肉拉面1300多碗。在抗洪防汛战役中,这些在二线的志愿者们慰问一线人员、捐献物资,为防汛工作打下了提供了有力支持。

  【灾区后方】积极投身灾后重建 为受灾群众救灾补损

娄底志愿者为受灾群众送物资。

邵阳志愿者们在清理街道。

  洪水逐渐退去,被风雨洗刷的各地陆续放晴,志愿者们开始忙碌,为受灾群众救灾补损、重建家园,身影又出现在了灾后重建工作里。

  7月3日下午,娄底天气好转,微马大队全体志愿者行动起来,投入到了家园重建工作中。整整一个下午,大家不停地清扫、拖运,汗水湿透了衣背,淤泥溅满了全身……清理完五十余车垃圾后,被淤泥堆满的街道社区终于恢复原样。望着干净整洁的街道,居民们对志愿者们竖起大拇指夸赞:“谢谢你们!我们一起重建家园!”

  在邵阳,洪水侵蚀过的城市千疮百孔,志愿者们继续从四处涌动,开始灾后重建工作。双清区志愿者重点针对恢复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和发放、疫情防控、义务清扫、垃圾清运、宣传等开展服务工作,北塔区启动了灾区义诊,新邵县则侧重帮助受灾群众清扫垃圾、整理家当、清运垃圾、防控疫情。

来源:红网

作者:徐小彬

编辑:陈雪骅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2017/07/05/92630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湖南频道首页